針對這一段劇情,劉旭本來是加了一段來自他自己的創作的額外劇情的,讓夏侯嬰在監斬韓信的時候,韓信慷慨陳詞,對夏侯嬰講述了一段未來沛公該如何離開漢中,又該如何團結諸侯反抗項羽的言論,從而一鳴驚人,得到夏侯嬰的認可,刀下留人。
劉旭覺得這才是合理的劇情,否則夏侯嬰怎麼可能僅僅就因為那麼一句斬殺壯士就放過韓信呢?
但是這段寫完之後,劉旭卻總感覺有些奇怪,因為這其實不太符合韓信的性格和人設的。
於是劉旭還是將這段自己寫的劇情給刪了,然後反複回憶史書中有關韓信的記載,可是卻找不到太多有有價值的線索。
直到劉旭改變思路,轉而開始琢磨夏侯嬰的相關記載的時候,才總算琢磨到了一點曆史的端倪。
然後劉旭就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誤區之中,自己一直以來都覺得一定是韓信,在這個時候做了些什麼,從而讓夏侯嬰認為韓信是一個有價值的人才,這才沒有殺了韓信。
但這其實是一個錯誤,因為韓信過於耀眼,所以劉旭理所當然的將重點放在韓信身上。
但其實當時手中拿刀的是夏侯嬰,他才是決定是否要斬殺韓信的人,想要研究當時韓信為什麼能夠僥幸逃脫一死,那就應該重點研究夏侯嬰這個人才對。
而一旦仔細研究夏侯嬰,就會發現,這個人其實非常的有意思。
在絕大部分華夏人的曆史記憶裡麵,夏侯嬰是一個非常不熟悉的名字,絕大多數人對這個名字根本沒有記憶。
少數有所了解的,大概隻知道夏侯嬰是劉邦的車夫,專門負責給劉邦駕車。
再多一些了解的,也就知道夏侯嬰是劉盈和魯元公主的救命恩人,當年劉邦被項羽打敗,坐著車狼狽逃走的時候,因為嫌棄這兩個孩子影響自己的速度,結果先後好幾次把這兩個孩子踹下車,讓夏侯嬰拉著自己一個人快跑。
但夏侯嬰卻非常堅定的每次停車,將這兩個孩子重新放到車上之後才重新啟程,如此一來才救了這兩人的性命,否則他們一旦被楚國的追兵追上,天知道會有怎樣的結果。
而這就是99%的華夏人所了解的夏侯嬰了,一個寬厚的老實人形象,不怎麼聰明的樣子。
但實際上,夏侯嬰遠遠沒有那麼簡單。
首先夏侯嬰雖然是劉邦的沛縣天團中的一員,但夏侯嬰和其他幾個成員不同,他不是從小就和劉邦一起長大的,而是後來才加入劉邦的小團體之中,從時間上而言甚至比蕭何和曹參還要晚。
但是夏侯嬰一旦和劉邦接觸之後,這對劉邦表現的極為親近,哪怕劉邦對夏侯嬰不是很尊重,甚至有一次因為開玩笑而誤傷了夏侯嬰,夏侯嬰也都一笑了之。
但這件事情後來卻被有心人利用,被人告到了縣衙裡麵,說劉邦是在濫用私刑,同時還打架鬥毆,按照秦朝的法律,這是要被拉去發配充軍的罪名。
不過夏侯嬰卻一直堅定地表示這個傷口不是劉邦弄的,而是他走路的時候不小心摔的,最後夏侯嬰甚至為此被關到了大牢裡麵待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才出來,這個過程中卻始終沒有鬆口,這才徹底贏得了劉邦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