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隋煬帝一邊動用大量的民力修建京杭大運河,而且還是南北兩個方向同時對著修,調動的徭役數十萬,差點直接就把南北兩個地區的經濟都給搞崩潰了。
不過這裡要澄清一下,隋煬帝並不是真的從頭開始,從無到有的新建一條數千公裡長的運河,而是派人將已有的幾段河流和運河貫通起來,最終形成了京杭大運河,所以在修建難度和調動的民力上並沒有那麼恐怖,也不至於真的引起天下造反,否則不可能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就建成。
但這也確實極大地消耗了南北的經濟,在老百姓心裡麵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另一邊,隋煬帝又要營建東都洛陽,還要在南邊也搞個都城出來,他老人家一年三個都城來回跑。隋煬帝一年跑三趟,那朝廷官員也要跟著跑,與此同時還要帶著隋朝最精銳的軍隊一起跑,幾萬人不斷的在全國三個地方跑來跑去,這經濟消耗誰扛得住?
而最關鍵的是,這會極大的降低關隴貴族的影響。隋朝是在關隴貴族群體的擁護下建立起來,而國都穩定長期在長安的話,那近水樓台先得月的關隴貴族群體,就會自然而然的獲得朝廷中央的權利。
可如果朝廷一年跑南北中三個地方的話,那三個地區的貴族都有機會和朝廷中央親近,都能夠較為均等地獲得權力,這對隋朝的統治來說自然是件好事,但對於關隴貴族來說,那可就要了親命了。
本來這其中的任何一個計劃執行起來都要細細思量,甚至花上十幾年的功夫緩緩推進。可聰明果斷,英明神武的隋煬帝直接就決定一口氣同時執行,也一口氣把南北的老百姓和關隴貴族全都給得罪了。
大業元年,楊廣決定遷都洛陽,大業四年開始,之前提到的72路煙塵就陸陸續續的開始起來造反了,而且早期造反都集中在北方地區,在楊廣的眼皮子底下。
聰明果斷,英明神武的楊廣第一時間就反應過來了,這造反背後其實是關隴貴族群體的黑手,他們不滿自己打算將政治中心遷移到洛陽,導致自己失去權力,所以打算用北方各個地區造反為威脅,逼迫自己重新將政治中心遷回長安。
楊廣大怒,他這樣的人豈是能夠被其他勢力逼迫的,加上這個時候北方的高句麗又跳來跳去的,於是楊廣就有了一個天才的主意,那就是帶著關隴貴族影響力巨大的北方軍隊去遠征高句麗,這樣既可以消滅高句麗這麼個跳蚤,又可以借著高句麗糟糕的氣候條件,弄死大量關隴貴族手中的軍隊。
關隴貴族手裡麵沒了軍隊,那就自然任由自己搓揉了。
於是楊廣從大業8年開始宣布要遠征高句麗,隻可惜楊廣的想法很美好,但現實很殘酷,無敵的楊廣第一次遠征居然敗了,那自然就要去打第二次,結果第二次又敗了,憤怒的楊廣又開始了第三次,結果自然也還是敗了。
當楊廣準備第4次遠征高句麗的時候,他卻驚恐的發現,隋朝整個北方最精銳的軍隊幾乎全部消耗殆儘,三次遠征有上百萬人口慘死北方,所有人都恨透了楊廣,一天的時間就有十幾處地方爆發起義,整個朝廷在北方的交通甚至是都斷絕了。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他本來打算消耗關隴貴族的軍隊,可關隴貴族的軍隊卻似乎並沒有消耗多少,反倒是整個隋朝的人心徹底消耗沒了。
本來想要算計關隴貴族的楊廣,發現最後被算計的居然是自己,於是隋朝就亡了!
可以說,隻要楊廣不折騰,安心的當個太平天子,那麼開通了京杭大運河,或者是遷都洛陽的楊廣,搞不好還能弄個千古一帝的頭銜當當,但他卻最終敗了,成為了千古暴君的象征之一。
而整個隋朝,也就在朝廷和世家門閥之間的鬥爭中走向了終結,隋朝的滅亡能夠極大地體現出中央集權政府和地方門閥勢力之間的種種矛盾和各種紛爭,這裡麵能夠寫的內容和故事簡直不要太多了,劉旭從楊廣登基開始,一直寫到三征高句麗,裡麵的各種政治鬥爭和軍事鬥爭,又是五六百章的劇情。
劉旭寫的是爽則爽矣,但水也是真的水!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