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當初高傑畢竟帶了上千餘名精騎反正,而且本事也比一鬥穀黃龍、千公雞張二兩人要強得多,連戰有功,已經是積功升任為了延綏鎮的參將。
而且高傑和賀人龍有同鄉之情,賀人龍在官麵上多多少少也會給予一定的照顧。
但一鬥穀黃龍、千公雞張二上無同鄉,下無交情。
原來在孫傳庭麾下的兩人的日子還算可過,但是後來調到洪承疇的管控之下後,就越發的艱難。
洪承疇從來都是乾綱獨斷,眼裡揉不得半點的沙子,不允許底下的軍校有半點拉幫結派的做法。
一鬥穀黃龍、千公雞張二兩人處境便越發的孤立。
陳望沒有在一鬥穀黃龍、千公雞張二兩人多留心神,而是轉目看向坐在另外一側的高起潛。
陳望之前並沒有見過高起潛,對於這個在曆史上劣跡斑斑的內官,陳望心中並沒有半點的好感。
但是礙於場麵和仕途,眼下也隻是隨波逐流。
高起潛坐在陳新甲的右邊,與陳望一開始所想的形象卻是截然不同。
陳望原本覺得,內官的形象大體應該和文官一樣,手無縛雞,養尊處優,帶著一股陰柔的氣質。
舊主記憶之中,當初在軍中監軍的內官就是這樣的形象,行軍趕路都是乘坐在馬車之上。
但是看到高起潛,陳望才知道自己的看法有誤。
高起潛膚色偏黑,身形魁梧,濃眉深目,舉手投足之間乾練無比。
從形象的氣場上來說,高起潛不像是太監,倒更像是一名武將。
隻不過並沒有胡須的臉龐到底是顯露著高起潛的身份。
身為內官,高起潛的穿戴和陳新甲大為不同。
高起潛戴的是一頂用真青縐紗做成的三山帽,身穿著一件正紅色的蟒袍。
明代賜服共有四等,從上至下,分彆是分為蟒、飛魚、鬥牛、麒麟。
蟒紋形似龍紋,所謂“五爪為龍,四爪為蟒”。
蟒是明時賜服的第一等,除去內官以外,能夠獲得蟒袍作為賜服的無不是忠臣要員,封疆大吏。
獲得這類賜服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極大的榮寵。
弘治時期,明孝宗雖有意約束宦官,一再申飭不得濫用蟒衣,雖然一時有效,但是積習相沿,終究是無法禁止。
崇禎繼位之後,少有賞賜蟒衣,就是內官之中其實存數也並不多。
高起潛能夠身穿蟒衣,又被委以重任節製關寧精銳,足以說明其在崇禎的心中有多麼的信重。
高起潛身軀微斜,靠坐在坐椅之上,他的目光此前一直都停留在遠處的連綿起伏的大青山脈之間。
餘光瞟見孫傳庭動作,目光也隨之轉動而來。
高起潛的身後,是輕按著雁翎刀的刀柄站立著的祖大壽。
而後才是站著的一眾薊遼將校,他們都與祖大壽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祖大壽在薊遼集團之中的地位無需多說。
其餘的將校,陳望基本上也都認識,很多都叫得出的名字,隻不過那些人沒有幾個人認識他。
畢竟當初在遼東的時候,他隻是跟在曹文詔身後的一名家丁。
“軍情如火,所以我也不多言其他。”
孫傳庭雷厲風行,走至近前,輕振衣袖,言道。
“建奴布防情況,已經查探清楚,彙總數日探報的消息,全都在這沙盤之上。”
隨著孫傳庭的言語,眾人的目光也隨之落在了擺放在看台中央的沙盤之上。
中央的沙盤眾人早先就已經是注意到了,或多或少也都打量了一下,察看情況。
“陳望。”
孫傳庭的聲音響起,陳望當即邁步向前。
作為先鋒,收集這些情報自然都是他的任務,沙盤很多的東西也都是他親自標注的。
孫傳庭在召開軍議之前就已經和他通過了氣,讓他負責講解部署的情況。
孫傳庭的聲音落下,望台之上一眾將校,包括陳新甲和高起潛兩人的目光也都落在了陳望的身上。
無形的壓力陡然而來。
陳望神色未變,刀槍箭雨他尚且能夠麵不改色,眼下這樣的場合又怎麼可能讓他的心中生懼?
孫傳庭讓他講解部署,第一層目的有培養他戰略指揮的原因。
而另外一層原因,便是要讓他在眾人麵前顯眼,在朝廷之中顯名。
這一次勤王,對於陳望來說最大的收獲並不是一路鏖戰積下的戰功。
最大的收獲其實是贏取了孫傳庭的信重。
從濟南之戰後,陳望明顯察覺到了孫傳庭態度的轉變。
現在的孫傳庭完完全全是將他作為嫡係來看待。
陳望毫不怯場,走到了沙盤的旁側,而後拿起了放在一旁的指揮鞭,往沙盤之上輕輕一點。
“根據探報彙總,“在青山關二十裡範圍之內,共有超過六萬軍兵守備。”
“建奴於大青山周圍共設營壘四十九座,阻斷我軍進入山道的道路。”
沙盤之上建奴部署的四十九座營壘全部都集中標注的清清楚楚,甚至在小旗的旗麵上還寫著大致的人數。
“建奴所設營壘,共有大營三座,中營九座,其餘三十七座營壘皆是小營,分彆扼守在各處山間的要道隘口之上。”
陳望手持著指揮鞭,從沙盤之上散布著的黑旗之上一一點過。
“建奴小營人數一個牛錄到三個牛錄不等,最多的有千人,最少的隻有百人。”
“中營一般是由一個甲喇鎮守,人數在一千五百上下。”
“三座大營,除去有一座大營在山道的中央之外,其餘兩營分彆設立在山道左右山脈,經由青山關的重要隘口之上……”
陳望起初言語的還有些許的不適,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說的也越來越得心應手。
“……守衛山道中央大營的建奴人數超過萬人,建奴入關擄掠所得基本都集中在這裡,正源源不斷的運送出關。”
“兩山路口的大營,守衛人數超過六千人,左山建奴大營遍插藍旗,應是建奴的兩藍旗,右山建奴大營遍插白旗,應是建奴的兩白旗。”
估算清軍的人數並不困難,隻需要數有多少個牛錄旗,甲喇旗,然後大致觀察一下營壘的情況,便可以估算出來。
沙盤之上,清軍的營壘層層疊疊,環繞著大青山脈排布,將中央的山道牢牢的護衛在其中,保護著運輸通道的安全。
六萬清軍以山為勢,結陣而守,張網以待。
清軍,已經做好了準備……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