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皇帝可是要把整個國家變成自己私人土地的怪物,各地華族都不會同意的。華族掌握了軍隊、警方、各種資源,根本不會給皇帝麵子。
老實說中原的君主一開始是通過大城市化控製國家的,他能控製的也就是城市。這就是齊國官山海之後的副產物,齊國首都臨淄成為了當時最大的城市。國君通過對大城市和貿易的控製,達成對各地貴族的壓製。
到三家分晉的時候,六卿建立了自己的城池,根本不給趙國君主麵子,直接瓜分了趙國。
到漢朝,皇帝不得不和貴族妥協,麵對各地建立要塞的門閥,也是無可奈何。最後還是擋不住軍閥割據,群雄並立。
就算隋唐有了科舉製度,貴族依舊可以通過宗教對抗皇帝,皇帝也不得不立國教和貴族結盟。
一直到宋朝,真正打敗貴族的也不是皇帝,而是皇帝打通了寒門的上升通道,貴族承受不住大量寒門的衝擊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和士人階級融合成士大夫階級。
但當士大夫階級融為一體,皇帝已經遇到了新的挑戰。因為士大夫也是各地的代表,畢竟很多讀書人都是當地的世家資助的,也會和皇帝對抗。而士大夫為了出頭,還會故意和皇帝唱反調,在明朝被廷杖已經是士大夫的勳章了。
士大夫並不看血統和出身,如果沒有立功表現的機會,那麼騙一頓廷杖是他迅速出名的辦法。也難怪明朝皇帝會喜歡閹黨,因為這些士大夫官員都不願意聽話,都隻把皇帝當做工具人,都把和皇帝作對作為自我標榜的手段。
到了清朝,把官員全部變成皇帝的家奴,算是真正把所有國家土地都變為了自己的私人領土,完成了皇帝最大的願望,成為唯一的大地主。
不過新的問題是全國的人都得和皇帝作對,以前還隻是士大夫和皇帝作對,到了清朝就是全國百姓和皇帝作對了。
帝製一步一步發展,皇帝花了兩千年,不斷選拔寒門衝擊貴族,但最後寒門和貴族融合成士大夫之後,皇帝得和士大夫對抗。然後士大夫變成了家奴,皇帝又得和天下對抗。
夏商周從封建走向帝製,秦漢隋唐宋元明清都是皇帝不斷嘗試完善帝製,實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個源自於《詩經》的構想。
中間走過了很多彎路和錯路,郡縣製一步步取代封建製度,但哪怕到了唐朝,開國功臣中依舊有人想要分馮建國,還有《封建論》的討論。對皇帝而言當然是郡縣製更符合他的利益,把全天下都變成自己的領土,然後派遣他的自己人去管理,豈不美哉?
當然唐朝皇帝並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因為節度使的問題而導致了衰弱。唐朝就是太開放了,各地節度使都有大量資金培養軍隊,不竊國都對不起皇帝。
到了宋朝,軍政分離。而且南方經濟發展很快,加上科舉,就讓很多新興的勢力發展起來了。宋朝皇帝控製土地和士大夫的方法是:大城市化。和齊國如出一轍,通過控製城市來控製周圍,皇帝並沒有和貴族妥協,而是提升了新興的士人的地位,最後終於打敗了貴族。
所以這裡就能發現一個規律了,不管是貴族還是士大夫。皇帝對於這些崛起的勢力,一開始都是通過大城市化進行控製。隨著發展,貴族、士大夫的實力擴張,大城市控製不了了,皇帝就會和他們妥協,並且尋求新的力量對抗他們。(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