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粵生剛剛結束了一場以“粵味傳承與國際化”為主題的高峰論壇演講。作為粵菜文化的推廣者,他從係統中獲得了專業演講技能,台上表現極其出色。許多國內外餐飲同行對他的見解表示讚賞,甚至有東南亞代表直接拋出合作意向。然而,林粵生深知,國際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國內市場依然是根基,尤其是珠三角這一粵菜文化的腹地。他決定親自帶隊,從東莞市場開始,打響國內市場擴張的第一槍。
演講結束後的第二天,他馬不停蹄地趕往東莞,正式開啟了這次市場布局的首戰。
東莞,作為珠三角的工業重鎮,飲食文化以“鹹鮮濃鬱”著稱,帶著務實與接地氣的氣息。林粵生從係統中獲得的市場分析數據顯示,東莞本地的消費群體雖然接受粵菜,但對清淡的廣府風味並不如預期般熱情。
林粵生坐在餐廳包廂,麵前擺著一份剛端上來的菜:清蒸鱸魚。這道菜品是團隊精心研發的經典粵菜代表,然而,與會的東莞飲食行業顧問李誌強卻搖了搖頭:“林老板,這道菜沒問題,但東莞人可能更喜歡蒸魚豉油重一點,蒜蓉再多些,味道再衝一些。”
聽到這番話,林粵生眉頭微皺。作為正宗粵菜的傳承者,他一直堅持保持原汁原味,但係統提示在此時跳出:
係統提示:任務激活——市場適應測試
目標:根據東莞消費者口味偏好,完成菜品調整並取得初步市場認同。
獎勵:解鎖潮汕菜係代表菜譜[蠔烙],增加200點團隊士氣值。
看到任務內容,林粵生暗自感歎:“係統真是看準了我這個強迫症,非要我改菜!”
當晚,他召開緊急團隊會議。麵對菜品調整的爭議,林粵生提出一項大膽的計劃:“既然清淡風味短時間內難以俘獲人心,那我們乾脆先迎合市場。東莞人喜歡鹹鮮?那我們就給他們一場味蕾的盛宴,但要堅持兩點:第一,保留粵菜的靈魂;第二,所有調整菜品都要留有回旋餘地,不能偏離品牌定位。”
團隊中有人提出疑問:“可是老板,我們對東莞人的具體口味喜好還沒數據支撐,盲目調整會不會適得其反?”
林粵生點頭,拿起一張紙快速寫下三個字:“試吃會。”
“我們做一場大規模免費試吃活動,請東莞市民來品評我們的菜品,同時讓顧客直接投票,選出最喜歡的調整方案。”他微笑著補充,“當然,吃完再送點精美禮品,這叫雙向快樂。”
兩天後,東莞市中心最大的商場門前,林粵生團隊精心布置的試吃活動場地人頭攢動。一側是改良後的特色菜品展示台,包括蒜香豆豉排骨、鹹鮮風味白切雞;另一側則是精致擺盤的廣式點心和清淡粵菜的招牌菜肴,形成鮮明對比。
活動現場,林粵生親自上陣,身穿廚師服與團隊成員一起迎接顧客。一名中年大叔剛品嘗了改良版蒜香鱸魚,便豎起大拇指:“這才是東莞的味道!鹹香入味,吃得過癮!”
不遠處,一位年輕女性則在嘗過原版清蒸鱸魚後說道:“我覺得這個更好,清淡健康。”
係統提示再度跳出:
任務進度更新:口味數據收集中,已獲取顧客喜好數據98條。完成度:23。
林粵生心中竊喜,雖然係統任務還未完成,但這種實時反饋為他們調整菜品提供了精準依據。
然而,當試吃活動開始逐步擴大影響時,東莞一家本地連鎖餐飲品牌“鹹香居”的負責人卻嗤之以鼻:“外來的菜館也想分東莞的蛋糕?我們看看他們能撐幾天!”
當天晚上,林粵生團隊收到消息,有顧客在社交平台上爆料稱試吃菜品“用了劣質材料,口感不佳”。
團隊成員立刻緊張起來:“老板,這是有人在搞我們啊!”
林粵生沉穩地擺擺手,點開爆料內容認真查看後,淡淡一笑:“彆急,這種招數太低端了。既然他們想打輿論戰,我們就用口碑回擊。”
次日,他直接讓試吃會延長一天,邀請當地媒體現場拍攝,並組織了直播活動。通過公開透明的展示,林粵生團隊成功化解了“劣質材料”的謠言,同時贏得了更多市民的信任。
試吃活動結束後,林粵生團隊收集了超過千份反饋數據,並最終選定幾道改良菜品作為東莞市場的主打產品。他的團隊不僅站穩了腳跟,還積累了在區域市場迅速調整策略的寶貴經驗。
係統提示:
任務完成:市場適應測試通過!
獎勵:解鎖潮汕菜係代表菜譜[蠔烙],團隊士氣值+200。
林粵生看著新解鎖的菜譜,嘴角微揚:“看來,這隻是第一步。”
初步國際化布局:東莞市場的開局(第一節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