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當楊清得知曹丕死了的時候,已經是他回到成都的第三天了。
不知不覺中,曹丕篡漢已有七年之久,魏國根基日益穩固,北地百姓久不見漢家旌旗,怕是要對漢室的記憶越來越淡了。
「曹丕病忘,曹睿繼位,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輔政,曹丕倒是安排得精妙啊!」議事堂內,諸葛亮笑著對眾人說道。
曹真曹休都是宗室,但血脈偏遠,有他二人執掌兵權,既可保證兵權握在曹家人手中,又不至威脅大宗帝位。
曹魏向來就有以偏遠宗室或宗親執掌兵權的成製,諸曹夏侯與國同戚,一旦這些人人才斷層,曹家的皇權就有危險了。
而陳群和司馬懿,一為穎川士族領袖,一為河內士族大姓,皆是河南士族在朝中的代表人物。
曹操起家以荀家、陳家這些河南士族為根基,立國後這些人及其後輩占據曹魏朝堂諸多高位,曹睿要想坐穩皇位自是離不開他們的支持。
四個輔政大臣,兩宗室兩外姓,各有所代,相互製衡,曹丕這手安排還是極其漂亮的。
屋內自諸葛亮以下,都是季漢的精英人才,當然看得出曹丕這手背後的深意,皆言有這四人輔政,曹魏政局當不會出現大的動蕩。
「偽魏政局驟然一變,諸位以為我等該如何行事?」感慨了一番曹丕的安排之後,諸葛亮正色問道。
向朗作為丞相府諸吏之長,先言道:「丞相,曹丕臨終前雖精心安排陳群等人輔政,但曹睿畢竟初登大寶,一兩年內根基不足,此乃難得良機,某以為興複之機已到。」
這已是府***識,在場之人聽了皆是興奮不已,馬謖和楊儀二人躍躍欲試之神情更是展露無遺。
「可某聞那曹睿雖然年輕,但沉毅明敏,極有見識,昔年就深得其祖曹操的喜愛,就算他根基不穩,怕是也不可小覷。」張裔不放心地說道。
馬謖聞言眉頭一皺,不滿道:「君嗣公,何必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興複漢室豈可畏難懼強?就算那曹睿是一時明主,但沒個兩三年,他怕是也難以穩固根基,故而這一年最遲兩年間,就是我等北伐中原的天賜良機,不可遷延遲緩,誤了大事。」
「幼常說的不錯,這一兩年內出兵北伐勢在必行,若是貽誤戰機,我等必悔恨終身。」楊儀也附和道。
聽到兩個後輩連著反駁自己,張裔也不以為杵,捋了捋胡須,笑而不語。
諸葛亮對三人所言不置可否,又問向他人:「公琰、元儉、明之,你三人是何看法?」
「丞相,琬讚同北伐,不過今年肯定不是時候,糧穀軍資仍需耗費時間籌集,最快也隻有等到明年方可出兵。」蔣琬拱手說道。
諸葛亮微微點了下頭,又看向廖化,廖化道:「丞相,某讚同公琰之議。」
「明之呢,你是如何想的?」
楊清道:「丞相,諸公說的都有道理,清也以為當在今後一兩之間尋機北伐,不過目前軍士、糧草、器械都未準備充足,所以我們還得再等一等。
不過,孫權已定下攻打江夏、襄陽兩地的軍略,下半年很是有曹魏頭疼的戰事,再加上要花時間理順朝政,曹睿且得忙活一段時間,所有我等無須著急,當繼續操練兵馬,積累實力,然後北駐漢中,以待時機。」
「嗯,明之所言甚合吾意。」諸葛亮撫須笑道:「今年確須等待,待明年諸事完備,吾將親率大軍北上漢中,窺視關隴。」
「丞相英明。」眾人齊聲讚道。
諸葛亮又道:「此方略乃我大漢目前的絕密,諸君當嚴守之。」
「謹遵鈞令。」
議事已畢,眾人各自回舍辦公,獨楊清被諸葛亮留下
,二人離開議事堂,回到了諸葛亮的公房。
「明之啊,你這次出使東吳各項差事都辦得漂亮,我已為你和費禕向朝廷請功了。」甫一落座,諸葛亮就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