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李鴻點頭附和道:「正是,孟達不僅沒有相信王衝的妄言,還大讚丞相品性高潔,是難得的仁義君子。闌
丞相,孟達言語中對丞相傾心仰慕之意甚是明顯,鴻以為他的心意已經不用再多說了。」
諸葛亮思忖半晌後道:「明盛之意,吾已明白。」對蔣琬費詩歎道:「當與孟子度有書相聞啊!」
蔣琬和費詩皆是聰慧之人,自是明白諸葛亮和李鴻的意思,均想孟達這似乎是有叛魏歸漢的意思啊。
蔣琬正要開口讚同,費詩卻搖頭說道:「丞相,孟達這個小人詩素知之,昔事振威將軍不忠,後又背叛先帝,如此反複之人,何足與書邪!」
振威將軍就是劉璋,當年劉備打敗劉璋之後,讓劉璋佩戴振威將軍的印信遷往荊州居住,故而費詩以振威將軍稱呼他。
當然後來荊州丟失之後,劉璋又落到了孫權的手中,章武年間在秭歸去世,這已是四五年前的事了。
孟達也確實是擔得起反複無常四個字,先是背叛劉璋,後來又背叛劉備,現在又想背叛曹叡,真是毫無忠義可言!闌
對孟達的品性諸葛亮自然清楚,隻是他謀劃深遠,想到來年北伐一事,心中已有打算,遂道:「嗯,公舉提醒得對,吾記下了。」
費詩聞言一愕,不知諸葛亮是否真的聽了進去,本欲再勸諫一番,礙於李鴻在場,不好多言,隻好拱手點了點頭。
諸葛亮深深地看了費詩一眼,心中輕歎了一聲,暗道:「這麼多年公舉仍是耿直過人啊,這個性子不算不好,隻是因此不能長遠地看待大事,常說些不合時宜的話,看來他還得再曆練曆練,提拔之事暫且押後吧。」
原來這些日子諸葛亮有意提拔費詩,但今日見他在孟達一事上思慮不能周遠,心中不免有些失望,隻好暫時熄了這個心思。
「有勞明盛相報,此事吾已明了,日後若還有疑惑,當再召君過來一敘。」
李鴻起身拱手說道:「是。那鴻就先告退了。」
諸葛亮笑著點頭,想起一事,又道:「對了,明盛的任命不日就會下來,這幾日可再好生休息一番,上任之後就少有這麼清閒的時候了。」闌
李鴻投奔季漢之後,並未立刻獲得官職,諸葛亮用人謹慎,就算對待這些投奔之人也不會立即授予官職,隻有待他對其人的才能有個充分的了解之後,才會量才使用。
聽得這個消息之後,李鴻心裡懸著的石頭終於落地,激動地說道:「是,多謝丞相。」
「恭喜明盛先生,這下我們總算是同朝為官了。」蔣琬作為相府大吏自然也曉得此事。
李鴻躬身行禮:「多謝蔣參軍,日後還得參軍多加教誨。」
蔣琬笑道:「教誨不敢當,大家相互學習罷了。要說交流,先生日後可與公舉先生多親近親近,你們同在州府共事打交道的機會可不少。」
「怎麼,明盛先生是被任命在州牧府?」費詩驚訝道。
蔣琬道:「是啊,丞相已以益州牧的身份征辟明盛先生為州府從事了。」闌
「原來如此,那還真是同在一處官衙共事。」費詩這才曉得李鴻的官職,拱手對他說道:「看來某與先生真是有緣,首次見麵就已成了同僚,見過李從事。」
「不敢,見過費從事。」李鴻還了一禮。
諸葛亮見狀也起身笑道:「好啊,隻要我大漢官吏上下一心,漢室何愁不興複?」對蔣琬道:「公琰,留一下。」
剛才蔣琬話還未說完就因李鴻到來而中斷,現在李鴻的情報已稟報完,自是要接著議蔣琬之事。李鴻和費詩二人也識趣地告退而去。
深夜,公房內的燈燭仍是明亮,諸葛亮站在窗前一
邊仰望天上的繁星,一邊思索該如何對孟達寫信。
房陵、上庸、西城三郡曾短暫落在蜀漢手中,可是自荊州一役關羽戰敗之後,駐守東三郡的孟達因畏懼被劉備懲治不救關羽之罪,再加上與劉備義子劉封不和,遂率部曲四千餘家投降曹魏,並引魏將徐晃、夏侯尚攻陷了東三郡,自此東三郡不複季漢所有。
東三郡處於漢中與南陽盆地交界處,能夠通過漢水與荊州相連,若季漢未失荊州,則此地的戰略位置不錯,即可與襄樊交通,又可窺伺宛洛。闌
隻是荊州一丟,此地對季漢的重要性就大為降低,雖然仍不失一個進攻方向,但那裡畢竟山高路險、戶數不多,不可能支撐數萬大軍的供給,因此諸葛亮之前幾乎對東三郡沒有染指的意願。
可是如今機會來了,孟達似乎起了叛魏歸漢之心,若是因此能不費大力氣地將東三郡收複,對大漢也是極為有利,畢竟就算日後不從東三郡出兵伐魏,能夠多一些版圖和戶口也是好的。
至於孟達為什麼會突然有了叛魏投漢的心思,諸葛亮對此已有猜測。當時曹丕剛剛稱帝,就有孟達這位兩千石的蜀漢***來投,自是欣喜萬分,孟達投魏極大地增加了他這位新帝的威望。
因此曹丕也對孟達非常賞識和器重,不僅在接見孟達時讓他和自己同乘一輦,而且還拉著他的手、撫著他的背,打趣地說孟達是不是劉備派來的刺客?
魏帝對孟達這般平易近人,對其的封賞待遇也十分優渥。不但加封孟達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平陽亭侯,還將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為一個新城郡,讓孟達做了這個新城太守,可以說曹丕是將西南方麵的重任委托給孟達了。
就算有了皇帝的信任,孟達作為降將仍是不夠放心,又與曹魏重臣與桓階和夏侯尚親善。桓階曾經當過曹操的主簿,曹丕稱帝後任首位尚書令,可以說是頂尖的中樞近臣。
而夏侯尚出身更加不凡,乃是夏侯淵的堂侄,又取了曹氏之女,因此算得上是曹魏的宗親大將,此人自幼就與曹丕關係莫逆,後來任征南大將軍負責曹魏中線防務,因此夏侯尚可以說正是孟達的頂頭上司。闌
所以,經過一番運作,孟達在曹魏上有皇帝信任、中有近臣說話、下與上司交好,三大靠山在背後,孟達在魏國的生活自是十分滋潤。
誰知這樣的好日子沒過幾年,桓階、夏侯尚、曹丕三人就先後殞命,靠山一下子全沒了,孟達心中自是惶恐不安,畢竟曹魏朝中是有不少人看他不順眼的。
現在新帝曹叡繼位,孟達與其全無交情,如此一來自然擔憂能否再以降將之身掌管東三郡這個西南重地。當新帝調他離開時,若遵從詔令自是根基不複,日後要想獨立掌握大權怕是不可能之事。
倘若不從詔令,則會背上抗旨不遵的罪名,這樣一來曹魏更能以名正言順的大義對付於他,到那時難免也會落個不好的下場,可謂兩頭為難。
諸葛亮對孟達的心思和處境洞若觀火,將招誘孟達歸順的一切利弊仔細地想了一遍後,心中已有了決斷。
回到案桌前,提筆寫道:李鴻歸漢,適與其會於成都,承知消息,慨然永歎,以存足下平素之誌,豈徒空托名榮,貴為乘離乎!
嗚呼孟子,斯實劉封侵陵足下,以傷先帝待士之義。又鴻道王衝造作虛語,雲足下量度吾心,不受衝說。尋表明之言,追平生之好,依依東望,故遣有書。闌
諸葛亮在信中將孟達投魏的罪過全都推給了劉封,為孟達歸漢解除了後顧之憂。他檢查一遍,見並無遺漏,隨即將信封好,準備明日遣人送往孟達處。
忽然又想到東三郡臨近漢中,招誘孟達一事自是繞不開楊清這個漢中太守,諸葛亮遂又給楊清寫了一封信,明日一並送
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