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和一年,十二月。】
【陳懷信兵出冤句。】
【僅半月。】
【曹州、澶州、鄆州、兗州、沂州等地皆數攻陷。】
【處在這幾個州的官員人都麻了。】
【那楊意剛被趕走,朝廷剛派他們前來接管此地,然而,還沒等他們的屁股坐熱,又有一支叛軍將此地占領。】
【怎麼的?】
【這裡難道是有嘲諷?】
【無論是誰都必須先攻擊這幾座城池?】
【官員逃竄。】
【那叛亂的消息也隨之傳至長安城。】
【萬和二年,一月。】
【女帝姬長寧再次派遣平盧節度使,令他必須最快速度收複失地,將那叛軍之囂張氣焰狠狠打壓!】
【“叛軍之首楊意已死,現各地烽火稍減,我大承兵馬所到之處,叛軍無不聞風而逃,但若是再有楊意之輩冒出,定會再使我大承風雨飄搖!”】
【“我大承無法再承受第二次大規模的叛亂!”】
【“我大承百姓也無法再承受第二次人禍了!”】
【女帝姬長寧對平盧節度使語重心長的說道。】
【由於上次討伐楊意失敗,平盧節度使一直視之為恥,現有機會將那恥辱洗刷,他自然沒有任何猶豫!】
【“定不負君之所望!”】
【萬和二年,二月。】
【平盧節度使調動起了兵馬,自己坐鎮洛陽,令手下帶步騎兩千人,前往汝州、鄧州,扼守要道,並令人帶步兵一千人,騎兵五百人,進駐陝州、潼關,以阻止冤句叛軍西進。】
【在做好防禦準備後。】
【他本想一步一步,將冤句叛軍聚殲。】
【那揭竿而起的多為農民兵,慢慢蠶食定能令其膽寒。】
【然而。】
【讓他沒想到的是。】
【那冤句叛軍發現朝廷兵馬後,不僅沒有選擇逃竄,或是在江淮河漢之間流動作戰,反而是聚集起了叛軍,向著洛陽而來。】
【見此情形。】
【平盧節度使冷笑。】
【“不僅沒有逃跑,反而向我而來?”】
【“冤句叛軍。”】
【“有勇無謀!”】
【“感覺……不如楊意!”】
金鑾殿中。
在陳懷信不再蟄伏後。
朝中眾臣全都目不轉睛的盯著鑒天鏡。
此前,陳懷信無論是招募鄉勇還是練兵,都表現出了非比尋常的才能,若是在領兵作戰這上麵,還能展現出與眾不同的天賦的話。
“那……”
“在會試之中。”
“對他做手腳的家族。”
“恐怕真要倒上大黴了!”
許多人在心中默默想道。
文武雙全之人。
被逼著不得不去造反!
那姬清珞的刀上必然會沾染更多的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