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馬佳頭痛的是,皇宮內庫空空如也,可國家百廢待興處處需要錢。
一場戰爭下來,內庫的銀子金幣用光了,包括京城危機的時候,太監們從城頭向城牆下拋擲財務,讓北國兵哄搶,導致北國兵都去撿拾金銀而暫時忘了攻城。
現在的內庫沒有錢了,怎麼辦?
她想起了皇帝讓太監往城下拋金銀就想笑,敵軍攻城,也是一鼓作氣,二而衰,三而竭。
你一拋下金銀,就把一鼓作氣的勇氣殺氣給破了。
敵軍接著進攻第二次,再一拋金銀,官兵的銳氣二而衰了,接著拋就導致了敵人的攻勢三而竭了。
這樣乾,也是一種很實用的戰術,連兵書經典的《三十六計》裡麵都沒有,如此稀奇古怪的計策,足夠馬佳佩服了。
後來,北國二皇子拿下京城進駐了皇宮,有些內庫的金銀製品是大塊的,比如金的器皿,金的動物造型,甚至金的船和車馬。
這些都被二皇子裝車要運走,馬佳截下了以後,都是皇家宮裡的東西,馬佳儘管缺錢,她也是不願動的。
因為那些東西都是國寶級的東西,是皇家曆代積存下來的,有著象征意義,就是再缺錢,也不能融化成金幣銀幣用。
馬佳看皇宮實在是缺錢,短時間之內,各地支援皇家的糧食倒是運進來了不少,可金銀並不多。如果從民間搜刮,苛捐雜稅太多了,也會引起民眾的不滿。
何況,有些官員會接著用皇家的名頭橫征暴斂,破壞皇家名聲的。
不過,她看連三軍的費用也捉襟見肘,不得已,就回去了八達洞,用機器崩出了六箱籠的金幣,這樣就圓了八箱子金幣的謊言了。
好在北國兵隻是禍害了京城周邊百裡的地方,其他地方官衙還在正常運轉,就加緊在周邊調集金銀和糧食物資,以解除京城的困境。
黎縣令也回了南窯口的縣衙,那些沒有在戰爭中傷亡的衙役,也開始陸陸續續的回來了幾個。
一開始始終跟隨他的四個普通衙役,冒著危險護衛自己,都是對他忠心耿耿的,也是忠心於皇家的。這時候有功就賞,首先是給他們提職了。
他們有的被他提拔為縣丞,有的提拔是班頭牢頭,有的上位是主薄,司庫……。
黎縣令這樣安排,算是對他們忠君愛國的獎賞。
這幾個職位,因為南窯口縣衙和北窯口縣衙,是屬於京城直隸的,這樣的縣令不同於彆處的七品官,是直隸性縣衙的六品官員,主薄司庫,班頭牢頭也是七品官員等同的俸祿。
幾個追隨他的人有了七品官職,和外地的縣令等同,這就可以光宗耀祖了。
現在,京城沒有了皇帝,眼下的京城是群龍無首,無論是皇家還是民眾,就得選個皇帝座龍庭,主持國家的大局是必須的。
在普通民眾看來,三王爺是皇家王爺,又是這次退敵的參與者,即使是皇家論資排輩,也該輪到他了,他理所當然的就是當皇帝的首選了。
可軍方和民眾不一樣,都是了解三王爺是什麼貨色的,現在都看好馬佳,馬佳現在是有實權的人物,軍方把三王爺當成是廢物,佳佳公主才是有勇有謀的。
打仗也一樣,三王爺草包肚子沒有什麼計謀,此前打仗從不靠前,即使是在後方,什麼事也插言不上。
馬佳她不吐口讓三王爺接位,軍方的人也不想提三王爺。
這就尷尬了,朝中沒有什麼文官,軍方的人又看不起三王爺。
三王爺想當皇帝,在北國入侵大德國的時候他沒立下什麼功勞,他是一無是處,也沒有人提這茬。他自己隻能是生悶氣,或者蟄伏了,以後找機會翻盤。
按說這事是大臣們提議才對,但三王爺已經擊斃了皇帝,連帶著大帥馬鳴,左右相,皇後皇太後都被他斃掉了。
如果他當了皇帝,他就是一個心黑手辣的暴君,名聲明顯就不好聽了。
再說了,現在京城五品和五品以上的官員馬佳不承認,後續她提拔上位的官員極少。原來的文官,隻要是夠五品的,連他們的家產都分給窮人了,吃喝都成了問題了。
即使是他們有什麼想法,他們也見不到公主的麵。
五品以下的官員有許多,有口碑好的,馬佳也批準留用了,可沒有資格上朝參政。
現任的史官是五品,他是專門如實的記載國家和皇家曆史的。
北國二皇子當初看他不是什麼實權人物,連當人質都不夠格,就沒有把他一起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