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明月淡淡回。
“約莫是什麼境界?”孟淵是武人,在學問上精研不深,隻會打架。
“兩人都是六品。”明月道。
那還算好辦,孟淵跟六品和尚對上過,但還沒跟六品的道士做過。
不過如今也算有了見識,知道這些道士大致有什麼能耐。
道門傳承悠久,流派各異,人數又多,如今慶國有三大道門,另還有無數小觀小派,乃至隻要有山,就有道士。
不過大多道士都是參修道家經典,養身養性,並未踏入修行。
道家途徑的修行也不易,如武人途徑的下三品是為開秘蔵;佛門則是種養佛心得法相;儒家需養浩然之氣,得以修身;道家是為築就道基。
九品是為感氣、食氣之法,乃是萬法自然之理,得天地自然之氣,繼而引氣入體,便算入了修行。
一口真氣足,便來到八品性命皆修之境。以天地之氣充盈自身,一般是以靜坐冥思、吐納導引、研習道家經典等方式來調整身心,繼而涵精養性。
養性之時,也需淬煉體魄。各家修習強健軀體的法門略有不同。
入八品後,已足以修習一些簡單道法。
道門途徑也有登天三階的說法。性命皆修,且有所成,便能鑄就道基,此為七品築基境。
到了這一步,已能參習大多術法神通,而且信手拈來。
儒釋道中,下三品其實相差不太多,可若論鬥法手段之多、之奇,乃是道家居首,佛門居中,儒家後發。
下三品已成,道門途徑來到六品後,便是為五品的結丹做準備,此為守一境。
身為烘爐心為丹。遵自然之理,心靜守一,心意凝聚,摒棄雜念紛擾。
六品道人能用諸般之法、能用諸般器物,已然能自稱道爺了。
不過道門的分歧也在此而成,如同佛門有漸頓之爭,道門也有內丹外丹之說。
漸頓之爭在佛門途徑的四品時才明顯顯現,道門則是五品就開始鬨了。
當然,無論漸頓之爭,還是內外丹論,其實從低品時已有分歧,是逐漸到了中品境界時才顯現出來的。
這其實很正常,儒釋道都有各自學說和主張,修煉之法自然也會有分歧。
也正因如此,儒釋道三家的修行之人也有了強弱優劣,有的擅攻伐、有的主防守、有的專修惑心定心之法。
當然,也有啥都會的驚才絕豔之輩,也有啥都不擅長的人。
境界的提升如同爬高一層樓,但在樓上能蹦的多高,還是看個人緣法。
此刻那枯榮大士與奇妙子辨的越來越大聲,孟淵生怕無聲無息的著了道,便一直催發焚心神通,摸著下巴,靜靜等他們打起來。
“明月姑娘,你說他們要是打起來,咱參與不參與?”孟淵問。
“他們又不是你同僚。”明月道。
誒?平時看你清清冷冷,不可褻玩的樣子,說起話來也怪會傷人的!
孟淵也不說話,隻是往明月身邊又站了站,離的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