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陸思文從那些文字中抽離出來,晚飯被劉阿姨送了進來。
也不等陸思文完全吃完,托福老師就走了進來。
她就像是一台嚴絲合縫又高速運轉的機器,每天都被排的很滿。
托福家教是專門從遷市請來的,是一位三十歲左右的女老師。
有留學經曆,穿著時尚瀟灑,有著當下最時髦的中英混雜口音。
每周兩次,車接車送來東陽縣,至於價格,自然遠比人更美麗。
毛紡中學的學費(不含書、雜),一年才900塊錢,而這位托福老師,三個小時2000。
因為生意產業的緣故,陸家雖然離不開東陽,但該有的“品質”都是力求最好,哪怕花費數倍的代價。
越是小地方,富人越需要彰顯不同。
緊接著陸思文麵對的,就是長達三個小時的英文學習。
聽、說、讀、寫樣樣要有,她從高一托福課就沒斷過,自身也勤勉聰慧,有著一口比毛紡中學英語老師還標準的口語。
英語老師上課從不點名她,徒增尷尬。
托福老師離開後,陸思文素指揉了揉太陽穴,感覺頭暈腦脹。
然後還要繼續寫各科作業,她畢竟不是那種學不下去了才出國的,高考有個優秀的成績,國外名校申請也會輕鬆些。
等到寫完作業,又在自己的浴室洗了澡,躺回床上時已經十二點了。
從此時起的時間,才是屬於她自己的。
她終於拿出了翟達的筆記本,滿懷期待。
指尖從《漫漫呂途》四個字上劃過。
比起英語,她更喜歡漢字,喜歡這些方塊筆劃中,每一個隱喻、修辭和背後的故事,這是英文字母無法帶給她的
爺爺在世時,就一筆一劃教她寫字,也培養了她的寫作愛好,一直影響至今。
去了美國,自己的這些愛好是不是會變得一文不值?
爺爺說過,隻有母語,才能觸及一個人最深層的情緒,它定義了一個人思維方式,延伸了一個人的處世方法
就像就像翟同學的《路燈與酒》,為什麼能抓住這麼多人的心?
李白賦予了“明月”二字意義,白居易譜寫了“碎銀”二字的苦澀,千年來無數筆者、讀者又共同構建了這刻在血脈裡的“通感”。
所以千百年後,當一個新的文字使用者提筆寫下“明月”時,就相當於抬手接住了千百年前詩仙的一縷薄光。
與剛才相比,陸思文可以說完全兩個狀態,甚至她自己都不知道,體質特殊的自己,耳垂已經開始發熱,變得嫣紅通透了。
伸了個懶腰,姣好的身線舒展著魅力,她的身高隻能算標準,166,但不該有肉的地方一點沒有,該有的地方一點沒少,整體的比例非常賞心悅目。
非要說的話,屬於看起來瘦瘦的,捏起來軟軟的。
可惜這種春光,依舊隻有一個沒有小叮當的太監喵欣賞。
“那麼,我今天就拜讀一下翟同學的作品吧,上次隻看了一個開頭。”
“這次足足五萬字一天看完太奢侈了,我就看一點就2000字吧”
“2000字足夠了,已經很長了,翟同學說了,追讀是最好的閱讀方式”
一轉眼,窗外傳來了鳥叫聲。
陸思文頂著黑眼圈,茫然的抬起頭。
歪了歪腦袋。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