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當洋落市城區被拆到三分之二,高牆和三棟樓也賣了出去。
這次交易的客戶是岑蓮曉介紹的,可對方的報價岑蓮曉並不認可,但卻打動了餘哲。
高牆和高牆內的三棟大樓——強龍大廈、貨海大廈、貨海賓館,給餘哲換來的是一個遺跡的地址,對方保證遺跡是真實的,但不保證遺跡裡有什麼。
這感覺很像是買盲盒。
老成持重的岑蓮曉自然不會在這麼大的交易中選中盲盒這樣的投標,風險太大。
但是,餘哲不同,在末日係的時候,餘哲進過遺跡,在遺跡中得到過能量石。而現在指環中的兌換列表上也出現了能量石,說明這個世界是存在能量石的,而最有可能找到能量石的地方就是遺跡了。
這一次餘哲絲毫沒有猶豫,也沒有找人商量,立刻就拍板同意交易。
岑蓮曉被搞得一愣,禁不住後悔,早知道自己不告訴他這一個報價就好了。可現在說什麼都晚了,餘哲已經直接跟對方通話了。
遺跡必須要確認,這是餘哲必須堅持的。
要先接管高牆,然後才能告知地址,這是對方堅持的。對方還說了道理:“地址隻是一句話,說了以後就收不回來了。但建築不一樣,如果遺跡不存在,你隨時可以來找後賬的。”
餘哲退了一步,同意兩邊同時進行。
那邊兒猶豫一陣後也同意了,雙方約定在十天之後進行。
剩下的就隻剩下宜居新區了,報價更加活躍。
有人詢問宜居新區購買時是不是涵蓋著海灣裡的養殖場。
餘哲表示都可以,可以含在一起報價,也可以分開報價,連遠洋漁船也可以報價,但需要一艘一艘單獨報價才行。
在洋落市城區隻剩下最後三棟大樓時,宜居新區也被餘哲給交易了出去。
宜居新區+海灣裡的養殖場+六艘遠洋漁船,換來的藥,一大批藥材,有經過初步加工處理的中藥,也有西藥的基材原料,成品西藥也有一部分,量很大,對方不提供運輸,需要餘哲自己去京津地區取貨。
有鷺島生物技術開發區的設備和器材加上餘哲在洋落市自己製作的那些,硬件方麵差不多了。有餘錦洪挖來的人才,加上岑家人在這方麵的人才積累,人力資源上也不欠缺。但在原材料上,一直都存在著瓶頸,餘哲在初期囤積的各種基材早就用光了,鷺島生物技術開發區生產的基材存在種類上的不平衡性,有所欠缺,這次正好補足了這方麵的短板,等固東鎮的實驗室運行起來,就能夠大批量的生產進化藥劑了。
交易達成,那邊提出可否在宜居新區外麵加護牆,費用另計。
餘哲果斷地回絕了,他現在自己的基建項目都還做不過來呢,哪裡有時間接彆人的活兒。
魯立希和繆嘉偉將高牆內的東西都收取乾淨後,腰帶還挺空,隻是魯立希的船塢中有近一半的船舶滿倉了,畢竟魯立希可是有百艘萬噸級船舶的。
餘哲讓魯立希和繆嘉偉趕到城區去裝那些立方體,那可都是建築用的好材料,不能浪費了,他自己則守在機場調度指揮。
強拆隊在將洋落市城區完全拆平之後,陸續登上飛機,飛往翡翠防區,雖然他們中也有一些舍不得洋落市的,但人的從眾心理是很強的,餘家堅決要搬去翡翠防區,就有不少願意跟隨的,而後麵跟風的自然就會出現,本來不願意走的,到後麵就是不願意被拋下了。
除了自己爺爺和老媽,餘哲沒勸說過其他任何一個人,擺明了一副願走不走的態度,可越是這樣,那些本來不願走的越是快速地轉變了態度。
其實,很多人都是屬驢的,牽著不走打著倒退。
餘哲的兩個叔叔餘東和餘南在機場給遇著幫忙,餘哲也儘量詳細地將流程和注意事項告訴他們,讓他們儘快上手,這樣自己才有可能脫身出來。
當餘哲帶著魯立希和繆嘉偉飛回駝峰機場的時候,已經是第三天的早上了,而岑綠易他們已經來回飛了四趟了。
臨時倉庫的修建速度明顯跟不上了,最重要的生物技術開發區開沒開始清運呢。
餘哲一咬牙,回了趟溫泉度假村,在地下室裡,將一大批標著低級字樣的寶石收入到自己的指環,然後兌換了一百條同款腰帶出來。
餘哲自己沒有再離開溫泉度假村,他讓魯立希將這一百條腰帶帶給岑綠易,自然,魯立希這次帶過來的物資都留在了固東鎮,幾乎將固東鎮所有的民房都填滿了。
溫泉度假村現在是一個大工地,工程在餘哲他們選定在這建設總部後就展開了。工程的總設計是餘哲本人,工程的施工方是陳瑞亦手下的基建大隊。
按照餘哲的設計,在溫泉度假村之外,以八邊形的形狀修建牆體。牆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對外的一麵平滑光潔,三十六米高,是一道巨牆,造型跟賣掉的貨海大廈三棟樓外圍的高牆是一樣的,但牆內側沒有現成的樓體銜接,於是現澆出來一圈兒大樓,雖然隻是十二層,但總建築麵積卻是打多了,主要是這次的圍牆夠長,內部圍出來的空間夠大。
大樓是根據沉降需要分成一個個單體,但出了沉降縫的間隙外,總的看是連成一體的,外牆上,沉降縫被厚實的鋼板蓋住,不留一點兒縫隙。
大樓以大樓比圍牆高六米。
八麵牆體的每個麵,都有三個建築單元是百米的高層,有電梯井配置,最上麵是瞭望台。
餘哲設計的都是大開間,寬梁大柱,建築施工難度小,水電安裝沒有同時進行,工作麵也開闊,前期建材準備也很充分,加上機械設備齊全,所以施工進度非常快。
但是,再快的施工進度也趕不上宜居新區搬來的人流增長速度,好在這一片兒是旅遊區,各種賓館、度假村、民宿、療養院等等遍地都是,經過第一批過來的維修人員維護之後,一批批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