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複審查修改後,劉封將原稿交給申淑讓其謄寫,最後署名蓋印。
看著將書信送出後眉頭依舊緊蹙的劉封,申淑小聲問道:“將軍既憂江陵,為何不給江陵的糜太守也送封信去。”
劉封搖頭:“我與糜芳的關係一向疏遠,我的話糜太守是不會信的。不必擔憂,我自有分寸,繼續核對賬目。”
見劉封直呼糜芳其名,申淑識趣沒有再問,專心致誌的跟劉封核對糧草輜重的賬目。
五千人的糧草度用,每日的消耗都是個不小的數字。
劉封必須做到心中有數,才能確保戰時不會出現糧草短缺的困境。
一直核對到了晌午,劉封這才將糧草輜重的賬目弄清楚。
【申淑終究不是專業出身,做不了太複雜的賬目。還是得尋覓些擅長此道的幕僚為我所用。】
以前的劉封腦子簡單,雖然也讀書識字但也沒有招幕僚的想法。
如今覺醒了記憶的劉封,自然不會再蠢到什麼事都得自己親自來辦。
不論是文還是武,該有的班底也得培養起來。
想到了就要去做。
劉封在核對了賬目後,就令人在房陵城內張貼了招賢檄文。
招賢檄文的內容簡單而直接,引用了龔自珍的《己亥雜詩》的一首七言詩。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為避免看到招賢檄文的士人心存疑慮,劉封遂又在七言詩下列舉了漢初時,韓信“常從人寄食”,陳平“家貧寄食於兄家”,酈食其“家貧落魄,無以為衣食業,為裡監門吏”,樊噲“以屠狗為食”,灌嬰“販繒”,婁敬“挽車”,周勃“織薄曲為生,為人吹蕭給喪事”。
以表達用人不拘一格、不論出身不論家世、唯才是用的誠心。
兩漢四百年。
門第觀念日益嚴重,早已經失去了漢初時對布衣賢者的認可和欣賞。
昔日劉邦沒有項羽對寒士的偏見,也沒有陳勝稱王後對古舊親朋的傲慢,而是對貧寒之士和社會賢者都是虛心接納、坦誠相待,這才聚集了眾多出身不同、才能和稟賦千差萬彆的各類人才。
而如今。
你要是沒點家世和出身,都不配出言獻策。
曆史在變。
規律始終不會變。
劉封無意去評價曆史的變化和規律。
對劉封而言,現在去招募出身和家世好的賢才幾乎是沒機會的。
這些出身和家世好的賢才即便要投效,也是投效劉禪這個王世子而非投效劉封這個漢中王養子。
劉封也沒準備去舔著臉招募出身和家世好的賢才。
劉封要的,更多是可以辦實事的幕僚。
譬如能跟鄧範一樣雖然出身家世不好但可以替劉封去遊說山民蠻夷歸附。
隻要能乾實事敢乾實事,劉封就願意量才為用。
劉封如今在房陵的名氣也不小了。
這檄文一出,雖然遭到了自詡家世出身脫不下長衫的士人嘲諷,但也吸引了家境貧寒又不能通過察舉為官為吏的布衣士子的目光。
一時之間。
前來應募者絡繹不絕。
劉封直接是來者不拒。
才能高的委任為軍吏,才能低的也不將其趕走,而是吸納為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