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幾道題目,秦楓就有點放心。
雖然這套試卷,在秦楓看來,水平並不高,不夠接地氣,很多問題的角度,還是太過於宏觀,而缺乏對具體施政方針的探討深入。
看得出來,老朱還是著急了。
或許是接連發生的科舉舞弊案,讓老朱同誌有些惱火。
或許是大明建國已經五年,還有許多問題未能解決。
總之這張卷子上體現出來的東西,更多都是方向性的,政策性的,把這些國家疑難,拋給這些年輕的貢士,期待得到一個答案。
但這本身就不太可能啊。
要知道,這些問題,由來已久,那一定是老朱解決不掉,甚至集合了大明著名的智囊比如李善長、劉伯溫等人的智慧,也還是沒能得到圓滿解答的一些問題。
秦楓甚至認為,這試卷上的有些問題,直指人性本心,是不太可能得到圓滿答案的。
那個天下大同,天下為公的世界,彆說現在了,七百年後,也遠遠沒有實現,還將長期處在初級階段呢。
這些年輕人,又能說出什麼驚世之語?
無非是順著皇帝的意思,起起高腔,唱唱高調,而已。
具體如何,那還得等他們穿起官服,走上自己的位置,用長期的執政生涯,來給出那個他們心目中真正的答案。
不過,雖然對題目不甚認同,但秦楓注意到,他親傳弟子徐鼎臣的答卷,算是相當不錯了,字裡行間不但透著理想主義的光芒,也不乏對未來的憧憬,對皇帝的認同,對百姓的憐憫,對法製的抨擊。
這些,都是源自於徐鼎臣自己的經曆,但秦楓估摸著,也剛好符合了老朱的預期。
算是巧合吧,那麼這孩子,或許還真能中個進士?
有點意思!
其實在秦楓剛剛組織的那場會試中,徐鼎臣隻能算是涉險過關,秦楓並沒有給加人情分,按照他卷子上體現出來的能力和思想,的確也就是個四百來名。
因為不管怎麼說,徐鼎臣終究是吃虧在了年輕,看問題的角度不夠深刻老道,處理方式也偏理想化一些。
但沒想到,到了殿試,這些好像反倒成了優點!
就從朱元璋出題的思路,秦楓就能大概猜測到閱卷的標準。
這孩子……氣運倒是很不錯呢!
秦楓的預料,並沒有錯。
三天之後,殿試的筆試環節,宣告結束。
五百名貢士,懷著無比忐忑的心情,拖著已經疲憊的身體,再次來到金鑾殿外,等待命運的宣判!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按照曆朝科舉的規矩,不論是殿試或是會試鄉試之類,考完之後都有一段時間的等待期,通常得有好幾天,然後等待主考官閱卷,最後貼榜公布,榜單前往往是人頭攢動,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場麵。
但是這次大明首開科舉,有個人創新了閱卷方式,采用當堂閱卷,批一張評一張,當場出分當場定級,開創了科舉閱卷勞模的先河。
論起勞模,老朱自然是不服氣的!
因為秦楓之前組織縣試府試的時候,朱元璋就在其中,甚至還客串了一把考生,親身感受了一下。
感受的效果,很好。
當場出分評級,剛好契合了考生急不可耐的心理,畢竟這個時候,等幾天那簡直是心急如焚,坐臥不安。
雖然都是經過三天的辛苦考試,但幾乎所有人都覺得,完全不想休息,心心念念的都是成績公布,看自己到底通過了還是淘汰了。
因此,在這次至關重要的殿試環節,朱元璋索性也學了一把秦楓,來一回當場閱卷。
五百份試卷,疊起也不算太高,就擺在金鑾殿朱元璋麵前的那張禦案上。
“柴肅,乙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