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試,下半場,繼續進行。
被淘汰者,已經由專門的太監帶路,離開金鑾殿。
怎麼說呢,殿試體驗卡屬於是。
他們從全國各地崛起,一路經曆了縣試、府試、鄉試、會試,已經是優中選優的佼佼者,幾乎可以代表當前大明天下的文氣之所在。
可惜,最終還是功虧一簣,沒能通過殿試,沒能成為進士,痛失光宗耀祖的良機。
不過,即便如此,這些人的人生道路,並沒有因此而晦暗,憑借舉人的身份,照樣能夠在現在這個到處缺乏人才的新生大明朝,混到一個九品、八品、甚至運氣好的話可以直接遞補成為七品縣令,那也是主政一方,照樣可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和理想。
而且,誰說不成為進士,以後就沒有光明前途了?
古往今來,在科舉考試中名聲不顯,但之後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最終成長為一代名臣的例子,一點也不難找。
所以,雖然難免沮喪,但這些人在歎息之後,也接受了今日的命運,重新昂起頭,邁開腳步,悄悄離開了這座代表著大明至高權力的金鑾殿,各自回返家鄉,等待進一步的任用決定。
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的名字雖然沒資格寫在今科進士的榜單上,卻並不會被遺忘。
自有專門的官員衙門,負責這些出色讀書人的統計和安排工作,總要讓所有人都儘其才,發揮應有的作用,共同為大明朝添磚加瓦。
現在,金鑾殿外,五百人的場麵,驟然間空了一半。
兩百七十六人。
這,就是洪武五年的這次科舉,選出來的最終進士名單。
但是,之所以殿試還有下半場,那自然還有一個最終的名次需要評定。
這個名次,並不完全依賴於之前的那張考卷,而是要經過大明皇帝朱元璋的當場策論,對答,真正能回答得讓皇帝最滿意的那個人,便是狀元了!
其餘人等,按照考評的高低,依次排出一甲、二甲、三甲。
進士及第。
進士出身。
同進士出身。
每一個,都是天下所有讀書人夢寐以求的榮耀,那麼既然走到這一步,誰又不想著能更進一步,最好是真的可以力壓同儕,成為萬千榮耀於一身的狀元,也享受一次“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儘長安花”的煊赫榮光呢。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現在他們已經今科進士,已經是這次大明科舉的最終優勝者,即便最後隻能是“同進士出身”,放眼天下,又有誰敢絲毫輕視?
但是現在,最重要的,便是接下來的殿試下半場,也是由皇帝陛下親自策問,全體進士發揮自己的所有聰明才智,才學思想,予以回答,能夠回答得又快,又符合皇帝心意的,便有可能更進一步。
萬眾矚目之中,大明皇帝朱元璋,從寶座上站起身子,臉上浮現出滿意的笑容,俯瞰這兩百多優秀的學子,仿佛從他們身上,已經可以窺見到大明的未來。
大明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歸根到底是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