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讀書,是為了什麼?
在課堂上,不論是宋夫子,還是秦楓秦大人,都曾經對那些有幸進入縣學的孩子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是宋代張載的回答,也被之後千百年來的讀書人,奉為標準答案。
可是……
捫心自問,讀書是為了什麼?
倘若人人都有橫渠四句一樣的境界,天下早已大同。
聖人的境界,是不能強求的。
絕大多數人,都是凡人,凡人就無法超脫最基礎的人性。
之所以千百年來,讀書被認為是至高無上的追求,說什麼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說什麼書到用時方恨少,白發方悔讀書遲……
其實究其本質,正是因為讀書關聯的乃是學而優則仕的前途,乃是士農工商的顯赫地位,乃是改變命運的唯一契機。
說得更簡單,更直白,更樸素一點。
身份,地位,權勢,金錢,美女,榮華富貴,錦衣玉食……
君不見封建王朝數千年,真正能身居高位,而恪守本心,不為外物所擾,一心為國為民的,能有幾人?
淳化縣,哪怕有了穿越而來的秦楓,也不過隻是龐大封建王朝的一角,倒影著封建社會的人心而已。
現在,秦楓給出了一道選擇題。
選項一,八鬥。
選項二,五石。
這道題一點都不難,就算不識字,但基本上都識數,畢竟世世代代種莊稼,要是搞不清楚八鬥和五石的區彆,除非是個傻子。
於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就在這秦府大廳裡上演了。
剛才還涕淚交加,賭咒發誓說自家孩子熱衷讀書熱愛學習,之所以一時糊塗,都是他們這些做父母的鬼迷心竅,硬要逼孩子去府衙門口讀告示,所以千萬不要苦了孩子,不要傷了孩子求學之心,不要斷了孩子上進之路,雲雲……
現在,紛紛閉嘴,一張張臉上寫滿了尷尬,目光閃躲,不敢去看秦楓的眼睛。
教人讀書寫字,能每個月拿五石稻穀!
那、那誰還去讀書拿那點廩米啊?
其實逃學的這部分孩子,絕大多數已經知道自己不是那塊料,就算再怎麼咬牙,頭懸梁錐刺股都用上,八成也是無緣科舉。
彆看楓蘭縣學出了個徐鼎臣,但整個淳化縣,也就一個徐鼎臣,整個大明天下,也就一個徐鼎臣!
徐鼎臣當年在這裡讀書的時候,那基本上已經達到了過目不忘的地步,就這還同樣刻苦學習,三更燈火五更雞的……
比你天賦好十倍的人,更比你努力一百倍!
這還怎麼比?
所以,知道自己連個秀才都費勁,很多孩子也就滅了那點心思,能認幾個字,也算是讀過書了,最重要的是做出還要努力科舉的模樣,就可以照例每個月從縣衙領八鬥的廩米,這可是不錯的一筆福利,絕不能斷了頓。
但現在不一樣了!
如果不去讀書,改為教人讀書識字的話,能拿到的稻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