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餘音回旋的街道上。
嚴紹庭那帶著笑的詢問聲,不光是傳入了徐階的耳中,也傳入了其他人的耳中。
已經沒有人開口出聲了。
今天。
從出城到了昌平。
他們就已經震驚了無數次。
一切都好似是那麼的不真實。
萬餘百姓,能同心協力,完成均田,還能共養老幼,堅守農約。
現在。
這一萬多百姓,能是人人皆有死地之誌。
便是那些原本,還在路口處與他們攀談推銷著陪同遊玩,隻為了掙那三十文錢的孩子們。
也在剛剛那如海嘯般的浪聲中,發出了他們那稚嫩的聲音。
沒人敢在這個時候,厚著臉問上一句。
這一切是不是真的。
因為即便是嚴紹庭,甚至是內閣首輔。
也不可能讓這一萬多人,能夠如此的同聲一氣。
而更關鍵的是。
這些昌平百姓臉上的表情,是那麼的真摯純粹。
幾乎是同一時刻。
聶豹、王畿、錢德洪三位老夫子開口詢問。
“如何做成?”
昌平是如何從一個大明尋常地方,成了現在這樣。
這不光是三位老夫子的疑問。
也是在場所有人的疑問。
任憑他們如何想,都無法想明白這件事的原因。
嚴紹庭隻是淡淡一笑:“這個問題,晚輩無法回答,但晚輩可以帶著諸位親自看一看。”
他倒確實不記得是哪位大人物說過的。
說的再多,不如親眼一看。
文字是蒼白的,言語是寡淡的,唯有親眼看到的,才是五彩十色,生動具象的。
這也是他一開始為何會借著京中那吹捧的名聲,順勢含糊的接下所謂昌平大辯論的事情。
賣個噱頭。
把這些人哄到這裡來。
讓他們親自看上一眼。
隻要有了這一眼。
便勝過千言萬語。
其實不用嚴紹庭說。
在場的這些人便已經邁出了雙腳。
往昌平書院方向走去的路上。
沿街儘是昌平百姓手工做成的各式物件。
諸如精致的竹編物、孩童的木製玩具,又或是獨具特色的手帕子,婦人們手納的布鞋等等。
雖然比不過京師那等物華天寶。
可卻有鄉野獨有的氣息。
嚴紹庭這時候也不說話了,隻是領著聶豹三位老先生走在前麵。
徐渭則是衝著後麵的人喊了一句。
“諸位,這沿街百姓販賣之物,絕非從外采購而來,皆是我昌平百姓雙手而成之物。”
“諸位若是能看的上眼的,不妨買一些帶回家中。”
“昌平童叟無欺,絕不坑蒙拐騙。”
“諸位若是覺得被騙了,離去時的路口設有農約處,可以前往舉告。”
說著話。
徐渭已經開始站在路邊,一個個的介紹了過去。
“這位馬大娘,今年家裡受災,隻剩下大娘一個人拉扯著孫兒馬小二。我昌平已經不用大娘耕種,便能分的糧食,昌平各處工廠日後有所產出,大娘和孫兒兩人也占有一筆分紅。”
“隻是如今,我昌平剛剛掃除災患,大娘一人帶著孫兒,頗為艱苦,也隻能做些布鞋,本想著能去京城賣掉……”
後麵的話不用徐渭繼續往下說了。
人群中,有人大喊了一聲。
“我買!”
“大娘,給我來兩雙布鞋!”
這邊有人要兩雙,那邊就有人更大聲的喊道:“大娘!給我來十雙!我家人多腳多,穿不夠!”
隨著徐渭的介紹,烏泱泱一群人就將馬大娘所在區域擠滿。
擠得守著幾籮筐布鞋的大娘,滿頭大汗,一個勁的喊著不要急。
但臉上,卻滿是笑容。
這邊。
徐渭又對著一處攤位解釋道:“這位是周大叔,雖然昌平今年遭災,但周大叔家卻無人遇難,隻是家中孩子多,七個孩子都靠周大叔一個人養活,平日裡除了農忙,周大叔還要在我昌平鐵匠廠做工。
這些小刀便是周大叔每天晚上熬著夜一錘子一錘子砸出來的,諸位若是瞧得上眼,不妨買一把,日後外出也能防身,或是切肉皆可。”
說著話。
徐渭衝著周狗蛋他爹擠了擠眼。
周大叔立馬就將自己做出來的小刀,對著一根木樁拚了命的砍、切、割。
周圍人一看,頓時憐憫之心大起。
“買!”
“我買!”
“這些我全都要了!”
“周大叔,你隻管說個數,這些刀子我全都要了!”
餘下的,再不用徐渭去特意介紹了。
人們已經開始掏出錢袋子,圍攻街道兩側那一個個攤位。
等走出長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