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嵩再上奏疏,乞骸骨。
皇帝依舊不允,賞玉如意一對,千金。
正月初四。
首輔三上奏疏,乞骸骨。
這一次皇帝降旨召嚴嵩入宮麵聖奏對,不允辭,加嚴無憂文勳從三品資治少尹,設宴酬謝,命首輔如舊。
接連三日,當朝首輔三封奏疏乞骸骨,皇帝皆不允,一時間整個京師朝堂嘩然。
京師百官都知道去年開始首輔就在內閣開始撂挑子了,可沒人會想到嚴嵩在這個時候會有如此決斷的乞骸骨之舉,一連三日上疏。
更沒人能想到,為何嚴嵩又會在這等時候,如此行事。
就在人們等待著嚴嵩是不是要繼續上疏的時候。
正月初五,無有風波。
人們開始以為,是初四日皇帝傳召嚴嵩入宮賜宴奏對,已經止住了嚴嵩要乞骸骨的念頭。
但是隔一日。
正月初六。
嚴嵩再一次上疏,言辭更為懇切的請乞骸骨。
皇帝依舊不允,加嚴無憂文散階從三品亞中大夫。
一瞬間,嚴無憂這個才不到一周歲的孩子,就已經快要官階超過他老子了。
正月初七日。
嚴嵩不出,嚴世蕃代父上疏,稱病居家,再請乞骸骨,求放歸榮養。
同一日,嚴府急派仆役至昌平,請神醫李時珍入府請脈診斷。
皇帝聞訊,奏疏留中不發,遣呂芳送珍稀草藥至嚴府,降旨加嚴嵩太師銜、勳左柱國、授特進光祿大夫、賜蟒服。
至此,嚴嵩已經位極人臣,榮耀至極,位列三公。
太師乃正一品官職,雖為虛設,卻是榮耀無比。左柱國亦是文武勳正一品。同理,特進光祿大夫也是散階正一品。
可以說。
當下舉朝文武王公,再沒人能比嚴嵩更位高且權重的了。
而在第二天,也就是嘉靖四十五年正月初八。
讓人意料不到的,已經隻剩少師官銜的徐階,忽然上疏亦是言辭請乞骸骨,期盼皇帝能放歸故裡頤養天年。
皇帝依舊是不允,奏疏留中。
但明顯的區彆是,嚴嵩上疏乞骸骨,他家不到一周歲的重孫兒就已經官拜三品了,嚴嵩本人也是徹底的位極人臣。但徐階上疏乞骸骨,卻隻有不允,奏疏留中,無有恩賞。
這一下,區彆就明顯拉開了。
緊接著就到了正月初九,徐階再上疏乞骸骨,皇帝依舊留中不允。
初十日,徐階再上疏,皇帝依舊留中不允。
如此局麵,一直持續到了正月十四日,凡徐階上疏乞骸骨,皇帝皆留中不允。
等到十四日傍晚。
西苑有旨意昭告朝堂,正月十五上元節,皇帝賜宴西苑萬壽宮,凡在京官員皆至共賞西苑煙火。
上元賜宴,自古便有。
不過今年皇帝忽然要在上元日賜宴,還屬於少見之事。
更何況,還是在京文武官員都要參加的事情。
自十四日旨意發出,北京城裡就熱議了起來,一時間也算是眾說紛紜,但大多數人還是往如今戶部和內帑充裕,皇帝難得大方一會。
但就是如此,朝中甚至已經有些官員開始有小心思活躍起來。畢竟算一算皇帝也已經一把年紀了,斑斑青史可鑒,這時候要是弄些新奇玩意亦或是祥瑞,恐怕是能討個龍顏大悅,說不得自己就能一飛衝天位列九卿了。
有此等想法的人倒也不算少。
但不過是一日的功夫。
眨眼間。
嘉靖四十五年正月十五,上元日,已至。
自晌午時分開始,西苑就忙活了起來。
到了午後,便開始有官員稀稀拉拉的接受勘驗之後進入西苑。
萬壽宮不算小但也不是很大。
加之今日在京文武官員都要入宮參宴,凡三品以下的官員就隻能在萬壽宮外坐席了,唯有三品以上官員才能進到萬壽宮中,能在吃席的時候看到皇帝的龍顏。
至酉時,屬日落之時,萬壽宮這邊已經是人聲鼎沸,在場隻有朝中大小九卿、諸公侯未曾當場,餘下官員皆已在座。
到酉時二刻,宮中已經亮燈。
隨著一輛輛車轎停在萬壽宮外太液池旁,已經先到的官員們都知道,這是朝中大小九卿及諸公侯到了。
一個個身穿紅袍的朝堂六部五寺官員,在眾目睽睽之下走進萬壽宮,登上大殿內。
到了最後。
便是徐階和定國公、英國公、成國公等人也悉數到場。
雖然徐階現在沒了內閣的差事,可他還有個少師的官銜,依舊是能進入萬壽宮大殿,位在前列吃席的。
在徐階等人悉數進入萬壽宮後。
眾人以為已經是可以開席吃飯了。
但是在萬壽宮外,一陣傳喚聲下,掛著嚴府號牌的馬車緩緩的停在了太液池畔。
緊接著坐在宮門外的官員們就聽到馬車裡傳來一陣急促的咳嗽聲,不多時就看到龍虎大將軍嚴鵠,已經是攙扶著臉色蒼白,麵色疲倦許久未見的首輔嚴嵩,緩緩的從馬車上走了下來。
嚴嵩鞠僂著腰身,臉色顯得很不好看,一副確確實實生病抱恙的模樣。
見到首輔駕到。
眾人紛紛起身,躬身作揖執禮。
嚴嵩由嚴鵠攙扶著,一步步慢吞吞的走向萬壽宮內,側目看向外麵的官員們,麵露笑容,揮手致意。
估摸著嚴嵩在嚴鵠攙扶下,走了有小半刻鐘才進到萬壽宮殿內。嚴嵩的出現,確實讓許多人感到意外。
因為自從初七嚴世蕃代父上疏稱病,就一直沒有出府,更不要說去內閣當差做事了。
今天出現在萬壽宮,立馬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徐階更是眼神藏匿著陰翳看了過來。
若非嚴嵩突然意圖不明的接連上疏乞骸骨,自己琢磨著不對勁,又何必也跟著一連上疏乞骸骨到昨日。
在徐階看來,這大抵就是嚴嵩逼著自己離開朝廷。
加之年前朝中對自己此起彼伏的彈劾,徐階現在隻覺得是多事之秋。
今日再見嚴嵩。
那可不就是仇人見麵分外眼紅。
但也容不得徐階多做姿態。
內殿那邊,呂芳已經朝前喊話。
“上元佳期,聖意共賞。”
“皇上到。”
“百官執禮。”
…………
月票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