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
洛陽。
自上次段羽離開洛陽之後,已經一月有餘。
諸事漸漸平息。
董卓也在段羽離開洛陽沒有多久之後前往了河東郡赴任。
但關於段羽的種種事跡,依舊在洛陽流傳。
特彆是段羽和袁術在賭坊那一場投壺之賭,以及段羽臨行前自附中夜宴做的那首詩,都在洛陽城內廣為流傳。
然而,從昨天起。
一則有關於段羽在漢陽郡的事情再次在洛陽傳揚開來。
前往漢陽郡赴任的段羽家眷在抵達漢陽郡之前,竟然被羌人伏擊,險些葬身。
段羽一怒之下血洗羌族種部,殺敵一萬餘人在冀縣城東門堆積成為京觀。
而這才不算。
昨天,段羽上書朝中,要出兵征討羌族的文書如今已經到了太尉府楊賜麵前的桌案上。
此時,太尉府邸內。
已經滿頭花白身形佝僂的太尉楊賜端坐在案幾後的胡椅上。
身上的官袍顯得有些肥大。
站在楊賜身前的則是其子,如今擔任九卿之一的衛尉楊彪。
“父親,這段羽剛一到任漢陽郡,就要對羌作戰,而涼州刺史梁鵠上書彈劾段羽的文書也已經送達。”
“說是段羽假公為私,想要報複羌族,進而發動戰爭。”
“涼州如今長治久安,貿然發動戰事,不利於涼州局勢,很有可能會引發涼州動蕩。”
坐在胡椅上閉著眼睛的楊賜一聲不吭,就好像是睡著了一樣。
從窗外還有門外射進來的陽光落在楊賜的身上顯得極為安詳。
“吾兒覺得,段羽此舉,可行否?”
“朝中又會有何非議。”
閉著眼睛的楊賜話音緩慢的問道。
楊彪想了想,略微捉摸了一下說到:“父親,兒認為不妥。”
“如今涼州太平,若真因為段羽一人之事,而使得整個涼州動蕩,那無疑不利於朝局穩定。”
“涼州刺史梁鵠上書,兒覺得有道理。”
“哦。”
楊賜不驚不喜,依舊是麵無表情。
“那這麼說來,你是反對段羽出兵討伐羌族了?”
楊彪點頭道:“是的父親。”
“哎”楊賜搖了搖頭道:“是梁鵠私下裡給你寫信了吧。”
楊彪一愣,隨後立馬低下了頭道:“父親,梁鵠梁鵠的確給兒寫信了。”
“隻是”
“隻是什麼?”
閉著眼睛的楊賜皺了皺眉問道:“何為智者見利而思難,暗者見利而忘患?”
“你把這句話的意思說說看。”
楊彪幾乎不假思索的說道:“這句話的意思是,聰明的人在看到利益的同時,也會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困難和風險。”
“而盲目的人往往隻看到利益,忽略了可能帶來的問題和危機。”
“因此,在追求利益的同時,也要具備風險意識,做好應對困難的準備。”
坐在胡椅上的楊賜睜開了眼眸。
那極為明亮的雙眼,和那張滄桑的老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你既知道,卻還行如此愚蠢之事?”
楊賜有些恨鐵不成鋼的說道:“段羽是否征伐羌族,與你有何乾係和好處?”
“你既反對,那就應該有能拿得出來的理由。”
“你身為衛尉,這是你官職所管轄?”
“一旦你在朝堂上提出這個建議,彆人第一個想到的不是你是否為了涼州,而是你選擇站在誰的哪一方。”
“我問你,如今段羽是何人照顧?”
“司徒袁隗。”楊彪低著頭說道。
“既是袁隗,那此事自由袁隗提出。”
“如若段羽征伐羌族失敗,既也是袁隗在陛下那裡受罰。”
“而段羽一旦立下戰功,我身為太尉,是有功?”
“還是有過?”
楊彪瞬間恍然,呆愣愣的站在原地。
“營大者,不計小名;圖遠者,弗拘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