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商業普通交易過程中都用銅錢,小錢為半兩大錢為五株120個錢為一貫,一般情況下都夠用了。
大額商業貿易才會用銀子。如果大額貿易用銀子都會去錢莊銀樓交易,並且會有專業錢客點驗銀兩。
至於散碎銀子如果在錢莊外用一般的點驗都是用呀咬驗成色用手掂驗分量,另一方麵銀兩的購買力在盛唐時是一兩銀的購買力為3500錢,宋朝為3000錢,明朝為2500錢左右。
很多古裝戲中有些場景中在小飯館中吃頓飯,就拿一錠銀子付賬的純粹是瞎扯。
古代人一般用銅錢,如果消費很高的話,會使用銀子,而一大塊銀錠帶在身上肯定不方便,弄不好在路上碰掉了一個角,這就好多天夥食費沒有了。
那麼這個時候會怎麼做呢?當然是帶些碎銀子,那麼又有一個問題了,碎銀子怎麼來的?
方法就是把整塊銀錠剪碎了用。
有很多人會直接將整銀子掐碎,或者在整塊銀子上掐掉這個小角。
交易的話,如果是小的集市啊攤子啊基本都是用銅錢來交易,人家也沒辦法給你用銀子,除非你非常豪的不要零頭了。
但是如果你是去了需要用到銀子的地方,一般店家都有秤的,像這種地方都是檔次比較高的。
比如一些茶樓、酒樓什麼的。
但是市麵上流通的碎銀子成色並不完全一致,所以商家還要換算成色之後來計算,如果你遇到一些厲害的商家,有些人差不多憑經驗手感就能說出你的碎銀子是幾兩,所以有多厲害你能感受到了吧。
實際上市麵流通的碎銀子成色不一,還要逐一換算成色——當然付錢的消費者如果信不過店家,還可以找公估局作中介人評鑒銀子成色。
古代商人如果離開本地a,去外地b貿易,他帶到b地的a地鑄造的銀子,在b地直接使用則是“不合法”的銀子,那麼這個商人有三種途徑可以使用a地鑄造的銀子
一種是在b地,找當地商會承認的銀樓、爐局,按照當地的習慣成色、重量標準,重新改鑄銀子,他需要為此額外付出火耗成本,並承擔由此增加的成本。
另外一種,他找b地的a地商會會館,進行銀子兌換,將其攜帶的a地銀子兌換成當地通行的銀子。
還有一種就是這個商人可以使用某個票號、錢莊的彙票、銀票、錢票,但需要支付票號、錢莊的手續費。
可一般老百姓的日常交易很少使用大錠銀子,最多就是用點散碎銀子而已。
這也是為什麼有庫銀和市銀的原因,庫銀都是統一重量不流通的,而市銀可以流通,可以隨意的被剪切大小。
按照網上的算法,葉遠得到的這些元寶,重量是1850克的樣子。
按照現在銀價,大概是在4元克。
也就是說,葉遠的這些元寶,按照普通銀價來賣也隻是7400元一個,這二大箱子足足有200個這樣的元寶,才能賣到15w左右,葉遠有一些小小的失望。
可這也是按照普通的銀價來算的,若是以古董的角度一個銀元寶的價格應該不會是這個價格。
葉遠又在網上找了找元寶的價格,元寶的價格差距很大,同樣是五十兩清朝官銀,有的網站報價為35萬,還有一些網站說可以賣到十幾萬。
葉遠對古董並不太懂,不過就算按照最低的3萬一個來算,這些元寶價值也是600萬了,這另葉遠非常滿意。
葉遠又拿出在沉船中找到的一些瓷器碎片,和那些碎銀與銅錢。
發現這些都是被海水腐蝕過了,很多銀子都變了色,銅錢也都看不清上麵的字樣。
葉遠心想,這應該是那些海盜,自己隨身帶著的錢幣了,應該沒有什麼價值,隨手就把這些都丟到書房角落的一個大箱子中。
感謝:lianjian書友的打賞。
今天是上價第一天,指尖心情很忐忑,以前沒寫過書,也沒發過卷,今早波不急待的起來碼子,碼好後,就上傳來看看,今天中午這章提前更新。下章17點準時更新。
在這裡指尖提前謝謝所有訂閱了本書的書友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