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隻是開了個頭。
這家夥就巴拉巴拉的,把什麼是茶膏給自己講解的明明白白。
普洱茶膏,做為普洱茶五大係列品種即普洱團茶、普洱餅茶、普洱沱茶、普洱磚茶、普洱茶膏之一。
已有了上千年的生產曆史。
與普洱茶前四個係列品種團、餅、沱、磚不同。
普洱茶膏從誕生之始。
就始終深居一隅,籠罩著一種神秘光環,極少被外界所知。
即使在當今,普洱茶大紅大紫之時,各種關於普洱茶的專著與文章層出不窮,可謂“泛濫成災”。
但仔細研讀你就會發現,關於普洱茶膏的介紹極為罕見。
即使有,也隻局限陳述古人的話語。
對其產生、演變、特性、工藝及生產等缺乏必要的了解與剖析。
這樣在莫種意義上形成了學術空白。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普洱茶中的團、餅、沱、磚四種茶品。
從一出現到現在,同屬於“雅俗共賞”的茶品。
即從皇帝到王公大臣,乃至普通百姓,都可品嘗品質不同的茶品。
而唯有普洱茶膏不同。
茶膏則是“非雅不能賞”,是皇家的專屬貢品,非平民百姓所能得到。
它不僅具有特殊的營養功能,同時也是權力與地位的象征。
所以,很多學者認為,沒有普洱茶膏的普洱茶家族,是不完整的。
而且,普洱茶膏也是普洱茶家族中最高貴的成員。
普洱茶膏的名稱,是與普洱茶同時定名的。
即1729年雍正七年。
當時,清朝皇室在普洱地方設立普洱府,為流官製,管轄六大茶山等地,統
管茶葉交易,不準私商販茶。
這樣就使在普洱府地區交易的大葉種茶,統稱為普洱茶。
因此茶葉史專家們認為,普洱茶名稱是以地方名稱定名的。
也就在這一年,雍正皇帝給當地總督鄂爾泰發聖旨。
責成他親自監督。
令他選取最好的茶菁,製成普洱茶團、普洱女兒茶及茶膏,進貢朝廷做為貢品。
正是因為茶膏的珍貴,他的製作過程也是相當的講究。
將特有的喬木大葉種茶,經過加工與發酵後,通過特殊的方式將茶葉中的纖維物質與茶汁分離。
將獲得的茶汁進行再加工,還原成更高一級的固態速溶茶。
現代茶膏的製作工藝,則是在清代宮廷製作工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茶膏製作工藝。
這種方式模仿了清代茶膏製作的氣候、溫度、環境。
在更加繁複、細致的工序下,把茶湯的提取和濃縮,控製在常溫40攝氏度左右。
但也是因為茶膏在曆史的長河中,有一段手藝斷層。
這也就導致,由現代工藝製造出來的茶膏,無法和老法製造出來的茶膏相比。
溫老三巴拉巴拉的講了好久,葉遠也是聽的仔細。
畢竟葉遠從小就跟著葉父喜歡喝茶。
所以對於茶膏這種他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東西,那是真的很感興趣。
有了葉遠這個聆聽者,溫老三講解的那就更加的賣力。
就這樣,不知不覺,溫老三竟然給葉遠講了半個鐘頭。
期間不僅有茶膏的來曆,茶膏的曆史。
更重要的,這家夥還仔細的講解了茶膏的湯色,香氣,以及口感。
這讓葉遠對茶膏更加有了真是的了解。
“嘿!你看我,一說起茶膏就忘了時間。”
溫老三看了眼牆上的掛鐘,笑著說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