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人生道理,他不一定比陳大躍差。
“很好!老師很期待你的學習成果!”
“記得按照我給你的批注好好增加,然後再把文章自己用英文重寫一遍,我記得你的英語基礎不差,一定要記得是重寫,如果是純翻譯,在文字表達上就會有漏洞和缺陷,知道了嗎?”
“知道了,謝謝老師,老師辛苦了。”
許青山麵對陳大躍的循循善誘,一直都是虛心聽講的態度。
儘管有不少東西,陳大躍已經在前麵說過好幾遍了。
但許青山沒有任何不耐煩。
“行了,加油,好好乾!”
陳大躍比許青山還興奮。
掛斷電話。
許青山吐出了一口氣。
看來自己的悟性和天賦在接下來的階段依舊有用,而且看樣子,似乎比在自己高中階段展現得更加淋漓儘致。
其實這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許青山的這種記憶力、理解能力和悟性的提升,在麵對高中階段的應試教育時,依舊需要通過考試技巧和學習方法來將整個學習的廣度納入自己的知識體係裡。
就像是要架構起來整個知識框架,所需要的是重複的基礎工作,夯實基礎。
但在進入大學階段,或者說進入接觸學術研究階段。
他需要學習的是巨大知識樹上的一根枝椏,甚至是這根枝椏上一根幼苗,屬於是對點式的深研。
在這種場景裡,專精式的研究,更能夠體驗出一個人的智力和學術天賦。
至於為什麼曆史上很多科學家都是多科全才,包括許青山之後的發展路線應該也是朝著全科大牛的方向發展。
是因為他們的智力和學術天賦,能夠幫助他們快速地掌握一門細分領域的學科,花費的時間並不長,隨後再把時間放到其他學科去。
而他們對於每個大領域學科的基礎掌握又很紮實,尋找到學科之間的共性,掌握得自然也更快。
所以無論是想要成為專才,還是成為全才。
都是需要先找到自己的主營領域深耕。
很多博士生,博士論文寫的其實並不是自己喜歡和最為擅長的領域,而是自己導師的領域,這樣方便做出指導。
所以很多致力於學術發展的博士生在畢業後,去應聘教職的時候。
院校會很關注這些博士生在博士畢業之後,所選擇的課題和研究方向,是否完全延續之前的課題和研究方向。
最好是能有自己深入了解的方向,但是又不能脫離原有的學科基礎太遠。
許青山暫時不需要想那麼遠。
他可沒打算留在京大任教。
那是凡人的選擇。
至於陳大躍提到的這些資源和人脈。
嗯,確實很好。
但接下來,就都是我許青山的了!
誰說京大的學生就隻能有一個老師?又是誰說京大隻能修一個學位?
隻要學分拿夠,考試全滿,論文滿足,難道京大還能不給人發學位證書了?
不發就不發,有的是學校願意給許青山發。
許青山把擦完的毛巾搭在椅子邊,自己就這麼坐到桌前,繼續用電腦開始接收陳大躍給自己發來的修改意見,並且新建了另一個文檔,用來寫英文版的論文。
而且這一次他還把LaTeX下好了。
其實昨晚就下好了。
昨晚他熬了個通宵把這篇論文乾出來,用Word寫了老半天,發現還是LaTeX方便,自己跑到華清的水木論壇裡去找帖子整了一個,環境文件也都配置好,才有了陳大躍看到的那篇優秀論文。
說來說去。
搞數學的寫論文果然還是沒法脫離LaTeX。
當然。
如果陳大躍知道這是許青山一晚上自學LaTeX操作和技巧寫出來的論文,估計也不會太驚訝。
他現在的心理閾值也被許青山抬得挺高的了。
隻要許青山現在不是來搞個解開什麼猜想、變革什麼馬氏鏈,陳大躍覺得自己都能坦然接受。
天才嘛,做點離譜的事情都是挺正常的。
人家高斯一晚上就整出來“高斯公式”,直接成為了高中數學的基石麼?
許青山跟人家高斯比起來,還是弱了不少。
當然,陳大躍沒意識到,自己開始拿著許青山跟這種數學之王比較的時候,許青山就已經贏過太多。
原來火車上碼字也能暈車的啊頭好暈啊,不過還是能日萬,我真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