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內的鄭玄沉默了一會兒,感慨的說道:『若閒暇之日,山川自是秀美,如今追兵急甚,若是下車,恐再無上車之時也。』
司馬徽笑道,『好,好,鄭公當下緩行,與某語之,可有覆者?』
『雖無覆,亦無進也。』鄭玄回答道。
司馬徽搖了搖頭,然後意識到鄭玄看不到,便是說道:『非也。鄭公之車,疾馳如意,然餘人禦之,恐不能疾如公也,又當如何?』
『當緩之,尋良馭者驅之……』鄭玄回答道。
司馬徽哈哈大笑起來,『好好,鄭公亦言當緩……何不以身作則?』
鄭玄又是沉默了半響,無奈的拉開了門,『水鏡先生……』
司馬徽笑著,伸手相邀,『老夫陋居,當以鄭公而輝之。請……鄭公急行,老夫於道旁觀之,亦有感悟,不知鄭公可願一見?』
『自當請教。』說到文學上麵的事情,鄭玄很是認真。
司馬徽笑著,點頭,然後請鄭玄一同登車,到了城郊的司馬莊園之處。
說起來,這是司馬徽第一次邀請鄭玄到司馬莊園。
當然,這也是鄭玄第一次到司馬徽的莊園之內。
雖然說在驃騎之下,鄭玄和司馬徽兩個人沒有見麵就相互扯臉皮吐口水,但是實際上不管是鄭玄司馬徽,亦或是其他的人都知曉,鄭玄和司馬徽之間是有一些矛盾的。
他們雖然在青龍寺之中合作,但是同樣也有不少的分歧。
而這一次,鄭玄和司馬徽坐在了同一輛車上。
『善也,此處風光上佳,誠為修心養生之所也……』鄭玄既然出了門,也就將之前的略放下了一些,看到司馬莊園之處的風光,也不由得讚歎起來。
司馬徽笑著說道:『鄭公既好之,此處便贈於鄭公就是!』
『不必如此。』鄭玄擺手說道,『某即便是隱於山野,心亦難靜,何必辜負這青山綠水?』
『蓋因鄭公之急,未止而觀也。』司馬徽一邊笑嗬嗬的說道,一邊吩咐仆從去準備食物酒水等物。
入了廳堂,鄭玄就看到在一角之處的書架還有書桉上都是擺滿了書卷,竹簡,木牘。
司馬徽當然也有書房,但是司馬徽並沒有那麼講究,所以基本上到處都是書,不僅是在書坊內有書,在廳堂內有,在臥室內也有。
鄭玄上前,隨意的拿了一本,翻看了兩頁,然後不由得看了一眼司馬徽。
司馬徽點了點頭,『公所注也。』
鄭玄笑了笑,放下了手中的書簡。
『才之不足者,非愚也,乃有斧而以柄鑿之,有釣而以竿刺之……人如是,文亦如是……』司馬徽緩緩的說道,一邊示意侍從上茶,一邊拍了拍在桌桉上的幾本書,遞給了鄭玄,『老夫不才,亦欲授人以漁,故寫此篇,還請鄭公斧正。』
曆史上司馬徽可沒有像鄭玄一樣留下大量的文獻。或許也有,但是因為司馬徽客居荊襄,結果荊襄後來被三家給拆了,司馬徽不得不逃回河內,所以即便是在荊襄有寫一些什麼,多半也帶不走。
不過現在司馬徽在長安之處,或許是因為生活安穩了,或許是因為鄭玄刺激了,或許是因為青龍寺的需求,司馬徽也開始寫關於他的一些思考,一些人生所得。
比如關於天下混亂的原因,司馬徽表示是因為分封製度引發的。司馬徽將大漢初期和當下結合起來,認為對於地方諸侯的控製力不足,導致其產生了不應有的野心,最終導致了戰亂。
司馬徽還探尋了生產力,嗯,當然,司馬徽寫的是『物產所出』和戰爭之間的關係,他認為戰爭需要『物產所出』,並且最終目的應該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物產所出』,如果說不能夠獲取足夠的『物產所出』,就不應該發動戰爭,而是應該采取其他的方式。
除了這些政治方麵的問題之外,司馬徽也寫了一些關於哲學上麵的問題,就像是人生三問,基本上都會有的,隻不過和鄭玄的天人和君臣不同,司馬徽更偏向於黃老的福禍相依,更重自然,同時還涉及了一小部分的天文星象方麵的問題。
鄭玄看著,看得很仔細。鄭玄老花眼,視力已經不是很好了,所以他需要將書拉得很遠,然後眯著眼一點點的看。鄭玄從坐下來,到讀完一卷司馬徽寫的文卷,用了好長時間。
而司馬徽的文卷,並不隻有一本。
在這期間,司馬徽也陪在旁邊,沉默著,捋著胡須,沒有去打攪鄭玄。
喜歡讀書的人都知道,遇到一本好書,便是喜歡一口氣讀完,要是半途被人斷了,寄刀片是小事,怒火衝天想要循著網線去真人k的都有。
鄭玄忘記了時間的流逝,甚至忘記了饑餓,他一直看到太陽西落,光線已經有所不足,有仆從點上了火燭,但是依舊無法讓鄭玄看清楚的時候,才很是無奈的歎了一口氣,將書卷放下,輕輕撫摸了一下,用書簽夾在了中斷的地方,『好啊,寫的真好啊……』
司馬徽微笑著,捋著胡須。
鄭玄在司馬徽的家裡住下了,他和司馬徽一起吃了飯,然後坐在後山之中欣賞著月色,他們兩個之間什麼都沒有說,因為鄭玄還沒有將司馬徽的書完全看完。
第二天,鄭玄又是看了一整天。
評價也依舊是『好』,但是具體怎麼好,亦或是有什麼不好,鄭玄還是沒有什麼其他的言語。
第三天,鄭玄終於是看完了。
司馬徽開始有點緊張。
前兩天得到了鄭玄的評價,彆的不說,至少讓司馬徽覺得自己寫的不錯。即便是司馬徽之前一直把鄭玄當成敵人來看。反過來鄭玄倒是沒有將司馬徽當成是對手,因為對於鄭玄來說,他已經到達了一個非常高的位置上,而在那個位置已經不需要打到誰才能彰顯力量霸占地盤了。
隻不過思想方向上麵的問題麼,總是要分辨一二的……
這或許也是二人最終的爭論。
誰贏,誰輸,就或許代表著誰的思想最終留存。
司馬徽寫出來的書卷,思想上是偏向於黃老的。畢竟司馬徽和龐德公的關係很好,而龐德公畢生都是在研究黃老,所以司馬徽偏向於老子莊子也很自然。講究修身養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政治觀點也都是傾向於修養生息,無為而治。
在很多時候,司馬徽喜歡說『好好』的口頭禪,並不隻是口頭上說說而已,而是他平日裡麵秉承的就是黃老的思想,是屬於休養生息無為而治,不喜歡爭鬥,就像是曾經一次有人誤認了司馬徽家中的豬,認為司馬徽的豬就是他家走丟的,司馬徽便是一句話都不爭辯,讓那人帶走了豬。後來那人又找到了自己的豬,便是連忙牽著司馬徽的豬前來道歉,司馬徽不僅沒有責怪那人,反而向那人道謝,表示感謝他送回了自己的豬。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在司馬徽的戰爭軍事理論當中,又是以『物產所出』為標的的,這或許是因為司馬徽到了長安之後,受到了斐潛的一些觀念的影響,這種趨利模式,多少有些違和。
隻不過戰爭軍事方麵麼,鄭玄沒什麼可以說的,畢竟他厭惡戰爭,所以他對於戰爭軍事方麵的東西沒有任何的研究興趣,所以對於司馬徽表現出來的比較違和的這一點,鄭玄也沒有什麼意見,反倒是對於司馬徽和鄭玄自己在學說學術上麵有些重合的地方,更加感興趣一些。
兩個老人探討著,在談到該讓百姓休息,給與百姓足夠的修養時間,應該減輕稅賦徭役,增加一些福利保障之類的時候,兩人一言一語都默契,笑著拍著手,就像是彈了多年的曲調,終於是找到了懂得欣賞的知音。
可是論及今後大漢應當推行的政治製度的時候,兩個人就產生了極大的分歧……
然後就爆發了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