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遑論陛下天縱之資,這氣候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
大明位麵
洪武年間
朱元璋看著《華夏五千年氣候圖》中到了大明氣溫就一直在平均氣溫之下,到了明清交界處更是突然凹了下去一大塊。
老朱嘀咕道:“難道這個什麼氣溫論是真的?”
“這大明的末年真的有什麼不一樣?”
天幕中視頻繼續播放
“回顧明代的曆史,我們可以發現,明朝的冰雹含在的數量極多。”
“對於北方而言,積雪深可埋人的場景並不少見,可是在明末,溫暖的南方也飄起了鵝毛大雪。”
“根據記載,潮州在當時已經下了好幾年的雪。在1506年積雪甚至達到了一米深。”
“我們所熟知的秦嶺-淮河一線是華夏的南北分界線,也是一月份零攝氏度等溫線的分界線。”
“通常在分界線以南的地區,一月份的平均氣溫不會低於零度。冬季不會結冰。”
“然而根據文獻記載在明末,長江曾經有過一個月的結冰期,就連洞庭湖的冰都又三十厘米厚。”
“南方地區尚且如此,更何況本就寒冷的北方。”
“許多百姓不是因為寒災間接死亡,而是被直接凍死。”
“崇禎皇帝登基以後,華北地區還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乾旱,”
“乾旱時間持續之長,降水之稀少,使得黃河都出現了長時間的斷流。”
“旱災持續的同時,多半會伴隨著蝗災。”
“乾旱的土地正是蝗蟲繁殖的溫床,一時間蝗蟲過境席卷天地。”
“在種種天災的打擊之下,百姓動蕩不安,從崇禎元年到崇禎八年的短短時間內就發生了十三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一部分沒有參加起義的百姓逃到了長城以北的蒙古地區,”
"他們在草原上開墾土地,啃食老鼠。造成了大規模的瘟疫感染。”
“而感染了瘟疫的人四處逃散求生,造成了瘟疫的徹底爆發,”
“在崇禎皇帝南轅北轍的努力之下,大明加速滑向滅亡的深淵。”
大明位麵
洪武年間
朱元璋看著天幕中一連串的問題,饒是自己當年是一個碗起家的,也深感問題的棘手。
如此多的狀況,交給一個新登基的皇帝的確有點過於苦難了。
雖然老朱也明白,大明的問題肯定不止這些,可單單一個溫度下降兩度不到就能給大明造成如此多的問題,成為壓死大明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氣候變化恐怖如斯,這後世的研究亦是恐怖如斯!
大秦位麵
此刻始皇帝看著天幕開口說道:
“既然說溫度下降才是動亂之緣由,那麼我大秦時期明明是高溫,也二世而亡?”
難道我大秦之亡另有原因?
——河南曾經有大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崇禎誌大才疏,忙多越多,大明嘎的越快。
——400毫米等降水線已經北移,現在的黃土高原植被覆蓋率已經上升,大唐盛世將再度來臨。
——不是說下一個階段是新的小冰川期嗎?
——看傳世的畫作,唐代的女裝比宋代的更加清涼,原來不僅僅是觀念不同,唐朝更熱也是原因。
不久後天幕中的新視頻吸引了始皇帝的目光《大秦的滅亡是因為暴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