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李基腦海裡莫名地蹦出了一個,絕對可以讓蔡邕驚愕交加的稱呼――“老逼登”。
這個稱呼一出,恐怕會氣得蔡邕當場悔婚吧?
在“計謀模擬器”的推演之中,順利地讓雙方婚事就此“黃”了,難道用的就是這種方式?
屆時,再來上一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
不行不行,味太濃了!
尤其是蔡昭姬的前夫衛仲道就是河東人士,而且李基自稱是隴西人士,隴西同樣又屬於河西區域。
衛仲道嘎掉的時候是個少年郎,如今李基同樣也是少年郎。
此句一出,說不準能氣得當場抬走蔡邕。
而就在李基不經意地在腦海裡冒出了不少不敬老丈人的念頭之時,蔡邕也是有些不知道該對李基說些什麼。
對於李基這一位準女婿,蔡邕無疑是滿意的。
無論是才學、樣貌、名聲、心性,蔡邕觀之,皆是上上之選。
便是家世中落,並不是什麼豪門望族,但李基將來或可自成豪門望族,自然也就無須家世於背後點綴之。
尤其是李基如此少年郎,並沒有介懷蔡昭姬的“不詳之名”,憂慮於蔡昭姬今後如何安身的蔡邕,心中甚至對李基有著一二分感激。
終於,還是蔡邕率先打破了安靜,開口道。
“賢婿,此次登門可有要事?”
有了蔡邕的定調,李基也是暗自舒了一口氣,順著說道。
“丈人,基此次前來,一則是為了求閱典籍,二則是有一事欲請丈人相助之。”
“典籍之事,賢婿既為自家人,也無須再用‘求閱’二字,今後賢婿可自行出入偏院瀏覽就是了……”
頓了頓,蔡邕接著說道。“就是不知道賢婿欲求之事乃是?”
李基聞言,從袖子之中掏出了一份竹簡遞到了蔡邕的麵前,在蔡邕打開竹簡看了起來之餘,開口道。
“丈人,基至吳地,入目所見,江東之地與中原地區的差距不僅在於人口、經濟、糧食,還在於文化。”
“中原之地多奇士,且私學盛行,類似於‘荀氏八龍’這等名士輩出。然,長江以南,罕見名士,便是連教導後輩之私學亦是少之又少,多僅是各世家豪族自行學之。”
“如此一來,中原與江南之地的差異將日益變大,若無奇才名士以做支柱,江南之地何談繁榮?”
“因此,基在此鬥膽,初擬了一份書院建設計劃,請丈人為院長,教導有德之學子,教化眾生,為天下貢獻英才。”
在這個時代有著大量的私學存在,但真正的書院需要在原軌跡的幾百年的唐朝才會初步出現。
即便是潁川,那也是私學,也並非是真正的書院。
因此,當蔡邕細細地看完李基在書簡之中所列的書院之名,可謂是深受震動。
私學為私,均是名士為便於教導後輩或友人子弟而設。
書院為公,則是廣收天下有天賦之學子教導之。
儘管書院在李基的眼中或許算不上是什麼,但在這個時候恰好是踏出了教育“由私變公”的一大步,且也能一定程度改變文士俱出於世家豪族的局麵,給予一些更底層的百姓上升的通道與機會。
此前,李基並非是沒有這麼一個想法,而是書院的創立必須要有真正的大儒坐鎮。
在劉備沒有大儒支持的前提下,就算李基有心想要創立書院,那也是空中樓閣。
雖然劉備之師盧植就是大儒,但貴為北中郎將,自然不可能特意棄官去擔任一小小的書院院長。
而在與蔡昭姬確定婚期之後,李基自然便將主意打到了某種意義上真正變成了自家人的蔡邕。
自家人,不用白不用,用了也是白用。
白用白嫖之事,李基最為喜歡不過了。
且有了蔡邕建立書院的話,那麼原本李基還有些煩惱今後假如以名聲吸引來的文士,必然會有相當一部分文士不接受劉備的橄欖枝流失的問題。
而有了書院之後,非但吳郡之地對於天下文士的吸引力更進一步,且書院也能不斷吸納文士停留在吳郡之地。
可以說,這對於劉備與李基而言是個百利而無一害的選擇,唯一的問題就需要勞煩老丈人出力罷了。
更何況,李基的心性最孝順不過了。
蔡邕遠離朝政,每日無所事事地宅在家中,讓李基著實心疼壞了,且也生怕蔡邕今後天天緊盯著自己,還不如多給蔡邕有點事情做做,也算是聊表一番孝順,也能讓蔡邕實現人生價值。
而蔡邕細細地看著竹簡,短短的數百字,蔡邕足足看了一刻鐘之久方才意猶未儘地緩緩放下了手中竹簡。
不過蔡邕沒有推辭,也沒有同意,而是語氣慎重地問道。
“此事,劉玄德知否?還僅是賢婿一人之意見。”
李基答道。“丈人可放心,此事基已告知主公知曉,且主公也言及若丈人有意擔任書院一職,必會傾力支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