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這一支先討烏桓,再征瀛洲的漢軍士卒,並沒有踏出那種萬人如一的整齊步伐,但所列軍陣緩緩推進之下,卻是有著一種勢不可擋,氣吞萬裡如虎的感覺。
“咚!咚!咚!”
伴隨著每一下激昂的鼓聲,維持著軍陣的漢軍便是朝著前方推進。
最前方的步卒手舉大盾,且身後還分彆有著手持長槍以及樸刀的步卒,再往後約五十步還有著大量弓兵維持著方陣,被左右的步卒拱衛在中間。
整個步卒軍陣,層層疊疊,相互依托,又互為壁壘之餘,左右兩側還分彆有著趙雲所率領的兩千白馬義從以及張飛所率領的兩千精銳騎兵遊弋掩護。
這也是正是吳郡兵卒在經曆了幽州之戰,然後又在瀛洲持續了數月練兵之下,真正產生了蛻變,根據著李基的想法所訓練出來的軍勢。
至此,這些士卒在李基的眼中才真正可堪是精銳二字,也將真正能夠成為劉備在亂世之中,可依仗之起勢的中堅力量。
而此刻李基並不在軍中,依然尚在關原戰場一側的山頭之上,遠遠俯瞰著整個軍勢的推進、運轉之間所可能存在的明顯破綻或遲滯。
儘管邪馬台國所集結的兵力高達十二萬餘,漢軍的步卒騎兵合計也不足三萬,雙方的兵力差距高達四倍。
可在李基眼中,邪馬台國那十二萬大軍正好可成為這一支精銳的磨刀石,以他們的屍骸來進一步鑄造這一支精銳的軍心。
因此,在這一支漢軍之中所留的大纛所書並非是“李”,亦非是“劉”,而是“漢”。
以“漢”之名,踏平瀛洲,待重返中原之日,更該以“漢”之名橫掃奸賊,再造強漢。
李基看著這一支可謂是費儘了吳郡底蘊以及自己的精力所鑄造的精銳,心中不免也升起著幾分激蕩。
此刻代替著李基立於大纛之下的中軍者,乃是甘寧,除此之外還有蔣欽位於前方指揮步卒。
而隨著漢軍在緩步推進之下踏足關原戰場,倭國與邪馬台國雙方士卒依然還有些沒能反應過來。
隻是在漢軍那遠遠便表露的威勢之下,大量的邪馬台國士卒本能地開始出現怯戰退縮的苗頭,反倒是漸漸被夾在了邪馬台國士卒與漢軍之間的倭國士卒,一時有些不知該如何是好。
若是宗主上國的漢軍是為支援倭國而來,那麼漢軍該自關原戰場的一側繞過來,與倭國一並夾擊邪馬台國才是。
可眼下,漢軍步步推進之下,絲毫沒有轉向的意思。
這反倒是讓倭國將領之中即便有著大量崇尚大漢的倭奸,也不知該如何配合漢軍。
當即,一名倭國將領看著漢軍還在靠近,匆匆越眾而出,遠遠地以著倭語高聲詢問了起來。
在漢軍軍陣前方以做先鋒的蔣欽自是聽不懂倭語,但這妨礙蔣欽在不知悉這個倭人所言的情況下回答對方。
“滾到兩側,不要擋路。”
蔣欽高聲地說著自己所會的倭語之中為數不多的一句。
當即,那個倭國將領的表情一僵,然後一低頭,高聲地遙遙回應著蔣欽的命令,再迅速地騎著那矮小的戰馬邁著四條小短腿跑回倭國大軍之中。
很快,在大漢始終於倭國麵前保持著絕對威勢與強勢的情況下,即便許多倭國將領覺得此為不智之舉。
但卻沒有倭國將領敢提出任何異議,迅速地驅趕命令著倭國大軍先與邪馬台國拉開距離後,就迅速如潮水一般自左右分開,為漢軍讓出一條通往著邪馬台**勢的道路。
“咚!咚!咚!”
隨著漢軍自諸多倭人所臨時讓開的道路中緩緩通過,這些倭人方才更加清晰地感覺到那種讓他們本能恐懼的威勢。
尤其是身形最為魁梧高大,又騎著踏雪烏騅馬的張飛所過之處,無數倭人緊張得難以呼吸,甚至被嚇得當場失禁或癱軟在地的都不在少數。
那種感覺,大體就是侏儒近距離看著奧尼爾自他麵前緩緩走過的震撼感,仿佛就連對方的膝蓋都需要全力跳起來才能勉強觸碰得到。
更何況張飛所散發的凶神惡煞絕非常人所敢直麵的,這更是讓張飛所造成的威懾再上一層樓。
這也導致張飛所過之處,環眼一掃,莫說是那些倭人士卒,就連倭國將領也是覺得膽顫心驚。
隻是,若要說壓力最大的,莫過於還是在漢軍前方的邪馬台國士卒們。
麵對著維持軍陣步步逼近的漢軍,還不等雙方正式短兵相接,邪馬台國原本的陣勢就已經明顯出現了動搖。
氣勢、甲胄、兵器等等,僅需一眼,兩軍便明顯不是一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