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重新做出著判斷,一時反倒是生出了幾分緊張感。
時常有人傳言“武不過呂布,文不過是李基”,周瑜對此自是相當不服,早就想要跟李基較量一番。
如今麵對著李基的弟子,如何不讓周瑜為之萬分重視?
而孫策身為國士之徒,以常理推斷亦知必是多謀善智之輩,那麼適才孫策所說的那一句話,那就顯得意味深長了。
少了廬江周氏的名目?
今日寬恕,明日又暗中報複?
這可都是很值得推敲斟酌之言,明麵上或許僅僅是孫策直抒胸臆表明顧慮所在,暗中所蘊含的意思莫非是……
年僅十六左右,尚未真正意義上出山的周瑜,一時腦海中浮現出近十種可能,然後又迅速敲定出了答案。
廬江周氏在吳郡的名單之上,就算是想要重新向吳郡靠攏,也必須付出足夠的代價,可以保證絕不會再度叛變的代價。
最有說服力的答案,無疑僅有一個:那便是廬江周氏必須要換一批決策人。
而這,無疑是需要流血的。
周瑜微微吸了一口氣,也絕非是什麼優柔寡斷之人,更是明白自己有些小視吳郡的決心與狠辣,過於想當然了,以為率先獻上名目向吳郡靠攏,就能換來寬待。
不過周瑜也能理解孫策的做法,換做了周瑜掌權,在奠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也斷然不會對治下將會形成不穩定因素的世家心慈手軟。
而在吳郡主動向廬江周氏下手與自己發動奪權清洗一批族人之間選擇,周瑜並無其他的選擇。
甚至,在廬江郡被滲透得如此嚴重的情況下,隻要孫策率軍接管了廬江府衙,郡內世家任何風吹草動既瞞不過對方,便是想要舉家逃離,也恐怕沒有這個機會。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一念至此,周瑜原本自信的語氣中多了幾分沉重地開口道。
“好,我會讓廬江周氏做出足夠的證明,不過如今我尚未及冠且在族內根基薄弱,所以我需要孫將軍支持我擔任族長。”
孫策聞言,一時卻是有些沒能反應過來。
儘管由於信息傳遞的問題,如今整個大漢的主要注意力都還是放在司隸地區的討董之戰,與江東相鄰的荊州、豫州、徐州都不會有多餘的精力放在揚州的身上。
但為了確保可以趁著這個極好的空擋,初步先將整個揚州吞了下來,吳郡幾乎將還在治下的水軍抽調一空,甚至臨時征召了不少民間青壯漁民協助。
九江郡與廬江郡各派了四千水軍,豫章郡則是派去了兩千水軍,丹陽郡也僅有兩千水軍,為的就是先行搶占長江沿岸的主要港口以及控製各郡府衙的同時,避免各郡世家見勢不妙選擇外逃。
眼下討吳盟軍已破,各郡世家在吳郡看來,那就是一個個等待開啟的寶箱,怎麼能讓這些世家輕易出逃?
所以,孫策在確定了周瑜的誠意後,當即便是想要籠絡周瑜,將廬江周氏打造成一個典範,暫時將廬江世家都安撫下來。
反正廬江世家的把柄已經儘數被吳郡握在手中,等待真正將整個揚州都控製下來,且劉備、李基返回吳郡後再慢慢秋後算賬也是不遲。
因此,孫策適才之所以這麼多問一句,純粹就是想直接敲打一下,表明吳郡對於廬江周氏的狀況同樣相當了解,繼而恩威並施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