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勞二位久候,實在慚愧。”
李基謙遜地道了一句,然後邀請諸葛玄與諸葛亮重新落座。
而在雙方簡單地交談表明身份,熟絡了些許後,諸葛玄連忙衝著諸葛亮遞了一個眼色,讓諸葛亮快快主動表明拜師之意。
會意的諸葛亮也不遲疑,當即再度起身朝著李基一拜,道。
“久聞國士侯賢名,亮雖為一山野小兒,卻也有濟世救民之心,隻恨心有餘而力不足,鬥膽欲拜於國士侯門下,還請侯爺允許。”
李基見狀,連忙起身親自將諸葛亮給扶了起來。
看著眼前這個似乎已初具風姿的少年郎,李基臉上忍不住流露出笑意,道。
“既有濟世救民之心,那你我便是同道中人,互為友人相互指教便是了,倒也無須行那拜師之禮。”
若是說憑借著年齡優勢,李基以大欺小偶爾逗一逗郭嘉也就罷了,可李基還當真不願在諸葛亮的麵前托大。
不僅僅是因為諸葛亮的能力如何,而是諸葛亮那名垂青史的忠賢之心,實在是讓李基敬佩不已。
所以李基願與之為友,卻不想占了諸葛亮的這個便宜。
再者,李基的年齡也就比諸葛亮大了個十歲出頭罷了。
看似二十餘與十歲似乎差距很大,但放到三十餘歲與二十歲,四十餘歲與三十歲,甚至更長呢?
這個年齡差,連忘年交都算不上。
且當世賢才,李基無疑最為看重的便是諸葛亮。
也知悉諸葛亮跟劉備與自己的相性或是最高的,他日互為同僚的日子還長得很,恐怕更多的也確實是相互指教。
隻是,李基的看重卻是驚呆了諸葛玄,這一番話完全算得上是折節下交的君子典範。
便是諸葛亮,那清徹深邃的眼眸也是微微睜大了些許。
諸葛亮自小便目睹亂世慘狀而立下壯誌,更因兒時偶遇了劉備於泥水之中不惜汙了衣袍為偶遇之人扶棺,這讓諸葛亮對於劉備感激不已。
也正是因此,多年來諸葛亮一直默默地關注著劉備,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知悉了大量李基的事跡。
可諸葛亮即便自命不凡,但也不敢肯定在國士侯如此年紀便能行如此種種非常人之事。
且在抵達了吳郡後,諸葛亮之所以四處轉悠了一陣,便是打算實地親自了解一番李基的治政理念是否與己相符,再行拜師之事。
以結果而言,諸葛亮覺得國士侯既心懷仁德,又是個真正意義上的全才。
甚至讓諸葛亮對於國士侯都不免升起幾分尊崇之心,覺得今後若有國士侯如此能力與成就亦不枉此生了。
正是因此,諸葛亮才徹底下定決心上門拜師,且決心待有學成之日,便為劉皇叔獻上微薄之力,早日匡扶漢室,平定亂世。
而驟然感覺到了所尊崇的國士侯,如此看重自己,願以同道友人相待,這讓諸葛亮頓生一種微末之中驟逢知己的感覺。
尤其是有陳群的輕蔑在前,這更是顯得李基的折節下交難能可貴,讓諸葛亮心生感動。
反應過來的諸葛玄連忙開口道。
“承蒙國士侯看重亮兒,能讓亮兒拜於國士侯門下聽訓已是亮兒的福分,如此黃口小兒豈敢稱與國士侯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