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捂著早已失去令咒的手背,尼祿無力地跪坐在地麵之上。
周遭的景象不斷地倒退演變著,想必是阿尼姆斯菲亞一開始就曾說過的人理修複的過程。
果然,這幾個月來所發生的事從一開始就是被扭曲的,是完全不應發生的。
否則,也不會像是這樣被“羅馬”與“世界”修複的如此之迅速吧。
所發生的一切對於她和她治下的這個國家而言也未免太過可怖,儘管在響應召喚所出現的諸位英靈與以阿尼姆斯菲亞為首的迦勒底眾人的幫助下事態並未走向最極端最嚴重的那步。
甚至於連“聯合帝國”前期的進軍所造成的破壞也在羅慕路斯刻意為之的命令之下而得到減少。
但依舊有成千上萬的無辜者死在了這場劫難當中。
儘管相對於上一個特異點的死難者而言,這算不得什麼大數目,甚至相較於一場就會發生在這個時代中的某場戰爭所導致的傷亡者都要少的多。
倘若是過去的那個她肯定隻會表麵上做出哀悼的表情,實際上卻繼續玩樂並沉溺在戰勝的喜悅當中吧。
就算是聽聞噩耗的那個瞬間她真的為那些素未謀麵的【人民】所哀傷,那份感情也一定不會長遠地存在著。
所以名為尼祿的的天真皇帝才是位暴君。
但經曆了許多的尼祿已然知曉並確切負擔著這份沉重。
那些死難者並不是在元老院中所一句輕飄飄的話語中所提到的數字那麼簡單。
用一人的生命去拯救十人百人便是理所應當嗎?
用一人的生命去殺死詩人百人便值得高興嗎?
生命的重量該如何放在天秤之上比較。
他們當中的每一人都是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兄弟與姐妹,每一條曾鮮活存在過的生命都如山般沉重。
十數萬人死去了。
這不單純隻是意味著這個世界失去了千分之一、萬之一的人口這麼簡單。
而是意味著“有一個人被殺死了”這種慘劇在這個世界之上,在這數月之中輪回重複乃至同時上演了數千次數萬次數十萬次。
意味著上百萬次“失去親人”的悲劇發生在了世界之上。
或許尼祿與羅馬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但是對於那些死亡的人來說,世界與羅馬究竟如何從那時開始就與他們再沒有任何關係了。
就算世界未曾毀滅,但是對於他們來說,世界又的確毀滅了。
以小於敵人傷亡的士兵的生命為代價擊退了數倍於自己的敵人就算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對於真正的聖者而言,恐怕自第一位死傷者出現後,就無所謂勝利與否了,更不可言偉大。
除非發動戰爭之人是那些根本不在乎他人究竟如何的人。
根本就未曾意識到那是他人的幸福,他人的喜樂,他人的悲歡——————他人的生命。
又或者意識到了。
意識到了卻認為那是應當被犧牲的,那是可以無視的,那是值得被用來交換的,那相對於目的而言沒有那麼重要————————
又或者,根本就不重要。
甚至於讓那些被犧牲的人本人都承認那些不夠重要。
去承認自己的悲歡與幸福,自己的生命並沒有那麼重要。
阿尼姆斯菲亞曾對尼祿說過,他私以為那才是最惡的事。
為了尼祿而服務的阿尼姆斯菲亞就做出了這樣的事,承擔了數千人數萬人的死亡。
那絕非他所能夠擔當起的重量,所以阿尼姆斯菲亞才總是將苦惱壓抑在心中。
但那又是阿尼姆斯菲亞擔當不起也必須擔負的責任。
既便早早做好了準備,但當那份生命之重實際壓到阿尼姆斯菲亞肩頭之上時還是讓他猝不及防。
簡直如同挑好時機一般,像是狡猾的敵人那樣趁著他最不備之時發起最猛烈的進攻。
甚至於尼祿想要替阿尼姆斯菲亞分擔都無法做到。
那不是像重物一樣能夠輕鬆分給他人的“重量”。
不論出於怎樣的動機,不論出於怎樣的理由,不論迫於怎樣的壓力,最終做出抉擇的,最終殺死他人的,始終是阿尼姆斯菲亞自己。
即便尼祿也從中感受到了責任,阿尼姆斯菲亞肩上所需扛起的重量也絲毫不減。
究竟什麼算是善,什麼又算是惡,阿尼姆斯菲亞隻能得出自己的答案。
善惡本身也就是某人對某事所產生的主觀的看法。
基督教認為同性之間的愛慕為罪惡,然而在希臘與羅馬卻又恰恰相反。
現代人因蘇格拉底的死刑而捶胸頓足,但對於那時的雅典人來說,蘇格拉底之死卻是他們中的大部所希冀的。
也許阿尼姆斯菲亞的所作所為在他人眼中根本就是理所應當的事,但至少在他的眼中卻是足以讓自己消沉終身的惡行。
可他又不得不去那麼做。
————————阿尼姆斯菲亞的“善”是軟弱而又渺小的事物。
第(1/3)頁
第(2/3)頁
阿尼姆斯菲亞那自由卻又循規蹈矩的“善”注定無法勝過決心傷害他人的“惡”。
在“暴力”即被阿尼姆斯菲亞定義為“惡”的情況下,阿尼姆斯菲亞隻能保證自己不被“惡”所擊敗。
一如他時常說給自己的那句“人可以被毀滅,但是無法被打敗。”
但現在的情況下僅僅是不被打敗還不夠,想要完成某種功績,想要讓某物不被毀滅,就必須要戰勝“惡”。
而想要戰勝巨龍,就必須成為巨龍本身。
深知這一點的阿尼姆斯菲亞於是於是選擇了投降,被“惡”所擊敗。
隨後也做起那“惡”之事。
不過要聲明一點,阿尼姆斯菲亞並非被強迫,又或者說即便被強迫了,阿尼姆斯菲亞也不會靠著自己是被迫無奈而選擇行惡這種話來為自己脫罪。
對阿尼姆斯菲亞本人而言“自殺”或是“被毀滅”這種結局不在論外。
倘若他能夠足夠堅強一直支撐著自己的善下去,那麼就不會選擇妥協。
那麼就該選擇作為碌碌無為的凡人渡過短暫平庸的一生。
也是時候該承認了,阿尼姆斯菲亞的心底渴望著作為惡人也要繼續生存下去,去完成他的“欲望”。
既然是那樣,阿尼姆斯菲亞也就不會自詡為什麼正義的夥伴。
作惡就是作惡,就不要給自己找什麼冠冕堂皇的借口了。
正是接受著這一點,阿尼姆斯菲亞才完成了諸多的惡業。
清楚地認識到其中之惡,將自己的善良與喜好全部踩在腳底,親自撕碎了最愛的畫作。
一邊心甘情願地做著惡,一邊為自己的行徑而感到悲哀。
“總督汝..........果然很善良呢。”
那時的尼祿曾對著苦惱中的阿尼姆斯菲亞如此說道。
“善良嗎?我可和那些無心的過失犯不一樣啊,陛下。我可是清楚地認識到他們會被蒙騙,會死亡,會哀嚎,會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後悔————即便是那樣我也還是去做了。即便是讓我再來一次我也還是會選擇這麼做,並繼續在這裡消沉。”
那時的阿尼姆斯菲亞隻是對著尼祿露出了一個極其勉強的微笑:
“如今這樣的我,都是咎由自取罷了。”
實際上隻有阿尼姆斯菲亞自己才知道,相比於他已經完成的惡事,現在在羅馬所做的一切恐怕都是九牛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