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德海原為北海的海灣,英國人稱之為“南海”。這片海麵原為密布湖泊的低地,湖水經萊茵河1支流排瀉入海。
大約是在13世紀的時候,北海的海平麵大幅度上升,大量海水衝入內6地區,淹沒大片土地,最終形成了須德海本身。
1直到20世紀期間,須德海伸入尼德蘭的北海海灣,麵積廣達5千平方公裡;與北海原隔著弧形的沙地,即今西弗裡西亞群島。也是從那時起,荷蘭原住民就開始築堤壘台,與海水爭地。
等到了2十世紀2十年代,荷蘭啟動了“須德海工程建設”。1932年5月建成長29公裡、寬90米、高出海麵7米的攔海大壩,連接須德海北口兩岸,使4千平方公裡的海灣變成內湖。
如今的須德海已消失於荷蘭地圖之上近百年,其大致位置就是現在的艾瑟爾湖和馬肯湖,以及兩湖沿岸1千6百多平方公裡的6地(圩田)。而這其中,圍海造田的區域近70%,都集中於左岸。
時間回到1797年10月下旬,上述地域依然屬於須德海,也就是英國人所說的“南海”(相對於北海而言)。至於須德海與北海之間的主要通航區域,就位於海爾德要塞的北麵海域。
在聯軍士兵順利登6卡蘭茨奧赫海灘的第3天,原本信心十足的英國海軍上將約翰·傑維斯,就站在海爾德要塞的瞭望台上。他手舉單筒望遠鏡,1臉無奈的眺望那1望無垠的須德海(南海)。
此刻,在這位英國海軍指揮官身後的,尚有10多艘不同等級的戰列艦與巡航艦,靜靜停泊於海爾德要塞的外海。在麵對前方數英裡外的須德海,原本威風凜凜的英國艦隊卻不敢再越雷池1步。
此刻的傑維斯上將已經有些後悔了,沒能讓英國情報部門配合荷蘭貴族,成功拉攏那11艘想要投誠的尼德蘭戰艦。
儘管自己1貫看不起那些裝備落後、噸位小、火炮攻擊力不足的“娘們兒”,然而這些吃水淺,機動靈活的荷蘭軍艦卻非常適合在須德海1帶作戰。
因為在海爾德要塞與北麵的特塞爾島(屬西弗裡西亞群島)之間的馬爾斯水道,存在有1條涇渭分明的分界線。
以西的北海,水深超過了40米,適合所有大型艦船進行自由航行;而以東,屬於須德海的範圍,平均水深為4到8米。
如果將須德海再做細分,從海爾德要塞到登烏弗爾,屬於外須德海,也就是現如今的瓦登海,水深保持在6到8米;而登烏弗爾以東以南,屬於(內)須德海,平均水深為4到5米。
在理論上,外須德海的航運水道,是可以讓英國的3級戰列艦通行的。但問題是那些剛剛列裝到英國艦隊的,原法式“74炮艦”排水量普遍在2000噸以上,有的還高達2800噸,導致船隻的吃水深度為7米,意味著艦長與舵手們必須小心翼翼的將他們的艦船,航行於水道的深水區。
1不小心,那剛剛修複好的8艘法國人製造的“74炮艦”,就會非常不幸的擱淺於某個灘塗上,繼而成為不知隱藏在哪裡的法軍地麵炮兵的活靶子。
依照英國海軍的定級標準,類似3級戰列艦的軍艦主要為2級炮甲板(少量為3層甲板),火炮數量為64到80門,定員人數是490到720人,排水量1300至1800噸。
很快的,3級戰列艦就成為英國海軍中,數量最多的主力艦隻。在18世紀晚期,英國海軍的175艘主力戰列艦中就有117艘3級戰列艦。此級軍艦是當時火力,航速,和造價的結合體,是戰列線中的中間力量。
在半年前的哥本哈根海戰中,英國海軍損失了數量龐大的3級戰列艦,包括“悍婦號”、“阿伽門農號”、“女戰神號”、“拉塞爾號”、“貝洛娜號”、“格拉頓號”、“羅素號”、“伊西斯號”與“阿登號”等,1共11艘英國製造的3級戰列艦。
如果加上被擊沉的4艘1級或2級戰列艦,合計有15艘大型戰列艦;再算上各種巡航艦、小型炮艇等輔助艦船,總計損失了35艘軍艦。
鑒於戰列艦損失巨大的事實,英國第1海軍大臣決定將1747年以來,就是從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開始,包括隨後的7年戰爭,北美獨立戰爭,以及如今的反法同盟戰爭時期,主要是從法國海軍那裡繳獲的,“外觀內置”都相對完好的,封存於普利茅斯軍港的近3十艘法式戰列艦中,用了半年多的時間,緊急修複了其中的8艘3級戰列艦。
這些法式戰列艦,就是著名的“74炮”戰列艦,屬於法國在1730年代開發的艦型,後來普及到歐洲各國。
74炮戰列艦成為主力的原因,除了它的強大機動性外,還有1個重要因素:火力。在很多時候,擁有3層連續火炮甲板2級戰列艦,其打擊力度還遠遠不如“74艦炮”的3級戰列艦。
數周前,將上述法國產、英國修的8艘“74炮艦”,正式歸入大英帝國本土艦隊的作戰序列,並成為傑維斯上將指揮的登6護航艦隊的新成員。
依照軍事作戰方案,等到約克公爵指揮的聯軍地麵部隊成功登6,並在第2天開始向共和國首都,阿姆斯特丹方向展開攻勢之後,登6艦隊的主要任務,將會予以變更。
鑒於納爾遜海軍中將曾在哥本哈根海戰中,嚴重違背軍令的糟糕表現,這位艦隊副司令負責麾下的1部分大型艦船(主要是以1級和2級戰列艦為主),少量3級戰列艦,以及部分輔助艦船。
其任務,是全麵警戒從卡蘭茨奧赫海灘到海爾德要塞、特塞爾島1帶的海域。其目的,是要防範駐防來自英吉利海峽法國海軍的偷襲,儘管這個可能性差不多為0;
至於艦隊總指揮官,傑維斯上將則率領以3級戰列艦,巡航艦與近海炮艇為主的攻擊艦隊,從海爾德要塞和特塞爾島之間的馬爾斯水道,向東駛入荷蘭的內海須德海,伺機進入阿姆斯特丹北郊的水壩與運河,從右翼對這座城市實施大規模的炮擊,配合英瑞聯軍的地麵攻勢。
為了上述任務得以順利實施,海軍水文工程師與情報部門通力合作,在交戰當日再度確定了精確的航道,以保障第2日參與須德海作戰的英國戰艦,能夠安全無誤的通行於馬爾斯水道。
不得不說,英國人的計劃擬定的非常完美,但在實施過程中卻是漏洞百出。
在登6當天夜裡,1部分從海爾德要塞成功逃亡的荷蘭士兵,居然引爆了事先安放在多處水閘之上的炸藥,放水淹沒了周邊地區,導致聯軍不得不沿著固定且漫長的防海堤道,向阿姆斯特丹的方向推進。
1開始的時候,傑維斯海軍上將並未對這1意外保持太多的關注。然而,在中午過後,突擊艦隊準備穿越海爾德要塞和特塞爾島之間的馬爾斯水道時,“各種意外”就忽然發生了。
首先是操控“光芒號”的3級戰列艦的英國水手,因為不太熟悉這種法式74炮艦,在即將駛出馬爾斯水道的時候,1不小心就稍稍偏離了航道中心,直接導致“光芒號”擱淺於距離南岸3百米的位置。
見狀,傑維斯海軍上將大為光火。但很快他就明白了,今天淩晨炸開水閘,或許就是法國指揮官的陰謀之1,這不僅僅是針對聯軍地麵部隊,更是要威脅想要深入須德海的英國艦隊。
得到命令的海軍工程師乘坐淺水炮艇,前往馬爾斯水道進行緊急測量。不久,他們發現這條通行航道的深度,居然比起昨日勘測的時候,水麵最深處居然下降了近1米,僅有7米左右,已經到了“法式74炮艦”吃水深度的極限了,稍有偏差就會擱淺。
很快,得到上述消息的傑維斯上將隨即發布了取消之前作戰方案的命令,準備撤出突擊艦隊中所有排水量超過2千噸,吃水超過6米的法國造戰列艦,可惜為時已晚。
隨著“光芒號”的擱淺,原本還算寬闊的整個馬爾斯水道,也變得擁堵起來,後續的幾艘法式74炮艦的英國艦長們,為防止“光芒號”的擱淺悲劇,發生在自己的身上,隨即下令放緩了航速,小心翼翼的行駛在水道中央位置。
這些手忙腳亂的英軍艦長們,居然忘記了荷蘭人叮囑過的1個可怕常識。那是10月下旬之後,馬爾斯水道的退潮時間,已經從傍晚時分的5點提前到下午2點。
於是,還未到傑維斯上將的下午茶時分,駛入馬爾斯水道的5艘法式74炮艦就有4艘“順利擱淺”。
更要命的,是“號角號”與“橡木林號”兩艘戰艦在擱淺的時候,因為水手們的失誤直接發生了側翻,還造成了數十人的傷亡……
為了防止法軍趁著在戰後“奪取”這兩艘側翻的74炮艦,以及重新疏浚馬爾斯水道航路的需要,等到所有人員與可轉移的物質,全部撤走之後,傑維斯上將下令焚毀了“號角號”與“橡木林號”。
此刻,法國人尚且1炮未發,英國突擊艦隊就已經損失了2艘3級戰列艦。至於那擱淺的“光芒號”與另外1艘戰列艦,是在淩晨時分漲潮之後,僥幸返回了海爾德要塞以西的北海。
至此,海軍艦隊的2期突擊作戰任務,1開始就遭遇到重大挫折。而此刻,無論是英國海軍,還是聯軍的地麵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