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軍使用的縱火材料,既非傳統淋上火油的乾柴(容易被撲滅),也不是傳說中的“希臘火”(以瀝青為主的石油製品),其主要原料方便易得,包括:高粘度細麵粉、高濃度酒精、稀釋過的液態漿糊、少許糖,以及含有雜質的少量苦味酸或是白磷。
這其中,酒精屬於主要的引火原料,而高粘度細麵粉是為了增加燃燒的溫度。當然了,鎂鋁粉才是最好的選擇。隻是後兩者目前隻能在實驗室裡少量提純,其成本比同等重量的黃金還要貴上幾倍,即便有了少許的產量,軍隊也根本用不起。
添加稀釋過的液態漿糊,是為了增加粘性,使酒精燃燒形成的火焰,能夠在光滑的斜麵上(船舷吃水線)粘住,形成持續性的破壞,並借助數根鋼釺對船體造成的破洞,將大火引入船艙內部。
事實上,用瀝青來取代漿糊是最好的選擇。隻可惜整個歐洲除了南歐的西西裡島與希臘南部外,就是俄羅斯境內擁有這種天然瀝青。
為此,安德魯讓軍情局秘密購買了幾噸瀝青,運到巴黎軍械所進行研究,當下是趕不到這場荷蘭戰役。
至於使用的苦味酸,同樣是為了提升燃燒溫度。為防止苦味酸提前爆炸,軍事工程師們在這種高純度的苦味酸中參入有大量的雜質,使得爆炸威力小了很多。
1旦被點燃後,威力大減的苦味酸依然能持續燃燒,其核心溫度足以融化掉用於保護軍艦底部的,那1層薄薄的銅板。
不過,工程師的擔心顯然多餘了。那是用於保護英國-軍艦底部的銅板主要是安裝在造價昂貴的1級、2級與3級戰列艦。至於那6艘5級巡航艦,與2艘通訊艦根本就沒有。
特混艦隊的4艘4級軍艦中,也僅有作為旗艦的“壯麗號”裝了,而“魯莽號”、“前衛號”與“巨像號”的底部都沒銅板。
更為不幸的,是在第1輪的攻擊中,包括“魯莽號”、“前衛號”、“巨像號”,以及另外3艘巡航艦,同時被執行自殺任務的蒸汽無人艇擊中。
可憐的“魯莽號”是最先被點燃的,那是3艘無人艇同時撞到它的吃水線,因為劇烈的撞擊力,引發燃燒彈的點火裝置瞬間啟動。
短短兩分鐘內,3艘蒸汽船就變成了3個巨大火球,火勢很快的蔓延到“魯莽號”的底部。
由於沒有外層銅板的保護,加之數根鋼釺已將船體鑿穿,而附著船體上的那足以融化金屬的1500多度高溫,正在將船體底部迅速碳化……
期間,有英國水兵也曾在水手長的號令下,試圖用水龍澆滅吃水線上的明火。但很快,他們發現這種努力儘是徒勞,藍色火焰居然可以漂浮在水麵上繼續燃燒,而且是越燒越旺。
不久,無數跳動的火舌就深入了船艙底部,成功引燃了木製的船體,將底層船艙燒成了1個個窟窿。與此同時,大量海水也湧了進來。
儘管“魯莽號”的官兵在第1時間,就啟動了防水密封艙,但無法阻止軍艦的持續下沉。
等到15分鐘後,這艘排水量在1400噸,擁有54門火炮的“魯莽號”,就在艦隊司令薩頓少將注視中,緩緩的沉入須德海。
緊接著,“前衛號”、“巨像號”,以及另外3艘巡航艦也遭遇到同樣的厄運。
法軍發動的第1波自殺艇進攻,就令英軍特混艦隊損失了6艘戰艦,包括3艘4級艦和3艘巡邏艦,可謂是贏得了“開門紅”。
唯1讓英國人感覺慶幸的,是須德海的平均深度不過4到5米,這意味著所有艦船除非是遭遇大爆炸(殉爆),否則無法直接沉入到海底,至少也會露出最上層的甲板,以及上麵的桅杆,這令軍艦上的水手們有了較為充足的時間跳水逃生,而不會被卷入漩渦。
就在“壯麗號”、“雷神號”與其他艦船紛紛放下木艇,去營救掉落海中的水兵時,就有多個負責警戒的哨兵在尚未受到攻擊的軍艦桅杆上方,衝著下麵高聲呼叫起來:
“敵襲!敵襲!正前方1500碼!”
毫無疑問的,這是法國人的自殺無人艇開始發動第2波進攻了。另外30艘縱火船朝著“壯麗號”、“雷神號”,以及所有餘下的6艘英國-軍艦撲了過來。
在軍官的號令中,水兵紛紛重新爬回自己的軍艦上,1部分人試圖趕在自殺艇到來之前,揚起桅杆上的風帆,挪動船身,繼而避開那擁有恐怖機動能力的縱火船的毀滅性打擊;
另1方麵,上下甲板的炮手也在準備著,用為數不多的鏈彈,或是浪雷爾彈,攻擊無人艇。至於霰彈和實心彈效果都不太好。
所謂的浪雷爾彈,是由鏈條碎片和舊鐵片組成,這些碎片用繩子係在1起,形成圓柱體,主要用於炸毀風帆和支索。
至於那些落入海中的英國水兵,就隻能讓他們劃著木艇,或是自行遊到數百米外的馬爾肯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