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西普魯士方麵軍、中普魯士方麵軍,及預備軍等3個方麵軍,於西、南兩個普魯士戰場上勢如破竹,大殺四方之際,作為輔助戰場的東普魯士方麵軍,還有更遠的波蘭方麵軍,合計16萬大軍,也依照法軍統帥部及總參謀部設定的軍事方案,積極穩步的推進。
這其中,席塞爾中將指揮的“東普魯士方麵軍”的作戰目標,就是沿著維斯瓦河向北攻擊,並在克拉科夫臨時政-府策動的大波蘭地區的起義軍,及馬塞納的波蘭方麵軍的配合下,奪取華沙、羅茲、托倫、但澤(波蘭語,格但斯克),最終拿下東普魯士的首府,柯尼斯堡,徹底截斷威廉三世及家人通向俄羅斯避難的道路。
至於馬塞納的“波蘭方麵軍”,除了配合東普魯士方麵軍圍剿普軍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防禦從波羅的海南岸的柯尼斯堡,到波蘭涅曼河的邊境線。
其麾下包括儒貝爾的第14軍、波蘭自由軍團的一部,捷克、斯洛伐克與匈牙利人組成的喀爾巴阡兵團,合計8萬兵力。
雖說此時,保羅一世已將波蘭邊境上的軍隊,大部分調往芬蘭方向,但依然保留了3萬的正規軍,以及數量不詳的仆從軍。
安德魯明確指示馬塞納,在必要的時候,法軍需向對岸的俄國人,展示一下自己的強壯肌肉,打一兩場小規模的因為“軍事地圖標注錯誤的緣故,而導致法俄雙方產生誤會的戰鬥”……
視野回到“東普魯士方麵軍”,其下屬部隊主要是勒費弗爾的第6軍,東布羅夫斯基的波蘭自由軍團主力,還有一部分來自瑞士和荷蘭的輔助軍隊。
需要說明的,作為克拉科夫政權首腦的巴爾斯伯爵,原本是建議波尼亞托夫斯基親王繼續擔當波蘭軍團的總指揮,然而淡泊名利,一心喜好美女、美酒與安逸生活的波尼亞托夫斯基拒絕了,出人意料的,他居然推薦了與自己關係並不太好的東布羅夫斯基將軍。
單從軍隊配屬上看,東普魯士方麵軍的戰鬥力,要遠遠遜於西普魯士方麵軍、中普魯士方麵軍,及安德魯親自統帥的總預備軍。
不僅如此,東普魯士方麵軍號稱是10萬之眾的多國聯軍,但實際總兵力不過7.5萬人,這其中:法國第6軍為2萬,波蘭自由軍團4萬,荷瑞兩國的輔助軍團不過1.5萬。
但如果將波蘭境內的那些接受了克拉科夫臨時政-府領導的,林林總總、形形色色的各地自衛軍、民兵、起義軍,甚至愛國士匪們加起來,說中普魯士方麵軍有15萬兵力,也算是保守的估計。
依照最初的作戰方案,“東普魯士方麵軍”主要對手之一,是呂歇爾軍(獨立縱隊)擁有3個師,約2.5萬人。
隻是在正式開戰前,呂歇爾軍忽然就一分為二,分彆編入到霍恩洛厄軍團與布倫瑞克軍團。
這使得席塞爾調整了作戰目標,他先是將勒費弗爾的第6軍,聯合部分荷蘭與瑞士軍隊,組成了一個3萬人的勒費弗爾兵團,構成了東普魯士方麵軍的左翼。
勒費弗爾兵團的作戰方案,是從波西米亞地區的蘇台德山脈出發,進攻薩克森公國。
不過,等到薩克森大公奧古斯塔·弗雷德裡克三世,主動向安德魯法國臣服之後,勒費弗爾兵團原本入侵薩克森的命令,隨即被改為“和平的穿越薩克森公國”。
其後,該兵團將由南至北,封鎖易北河東岸,主要是防止威廉三世、王後露易絲,及一乾樞密院大臣偷渡易北河後逃亡柏林。
儘管在6月20日之前的戰鬥中,勒費弗爾兵團並沒有立下多少戰功,然而正是這一支法軍在易北河以東的存在,有力震懾了想要從哈雷、阿肯、貝恩堡、寧堡,直至馬格德堡一帶,冒險渡河的普魯士軍隊,給法軍12萬大軍圍殲布倫瑞克軍團,活捉普王威廉三世夫婦,以及大部分的樞密院顧問大臣,創造了有利條件。
等到佩裡尼翁指揮的中普魯士方麵軍的主力(約7萬人)進駐萊比錫之後,勒費弗爾兵團隨即撤離了易北河以東,新的作戰任務變成替代波蘭自由軍團,進攻普魯士的西裡西亞地區。
“雖然普魯士王國在瓜分波蘭之前,就已經在上西裡西亞地區擁有大量波蘭人口,但在波蘭瓜分期間,它卻是獲得了更多的普魯士籍的波蘭公民。
從普魯士統治開始,波蘭人就受到一係列針對他們及其文化的相關措施的約束,原來的官方語言,也就是波蘭語,取而代之的卻是被引入的德語。
憎恨,而且鄙視波蘭人的普魯士統治者,腓特烈大帝希望用傳播德語和文化的德國人取代他們,普魯士官員常常鄙視波蘭人,後者經常被描繪成"落後的斯拉夫人"。
在普魯士統治期間,波蘭貴族的士地被沒收,交給了德意誌貴族。長此以往,這些德意誌殖民者也就這麼定居了下來……”
上述的這幾段描述,源自另一時空,大英帝國編撰的《波蘭史》。
等到安德魯竭力支持波尼亞托夫斯基親王和巴爾斯伯爵領導的克拉科夫政-府,尤其是安德魯法國與普魯士王國之間爆發戰爭,給生活在華沙、馬佐夫舍省、羅茲省,及整個大波蘭地區的波蘭人民,帶來了恢複獨立和結束普魯士壓迫統治的希望。
然而國與國之間的政治外交中,遠非顯露的表象那般簡單。
在主持分割哈布斯堡王朝的政治遺產的時候,安德魯大筆一揮,直接將奧地利皇帝在1772到1795年期間,這26年來搶占的所有波蘭領士,都交還給了克拉科夫政-府。
但在另一方麵,安德魯並不希望過分的削弱戰敗中的普魯士。畢竟,他的大兒子,霍恩索倫家族的重要成員,不到4歲的奧古斯特大公,末來就將獲得普魯士國王的王冠。
基於此,安德魯早早的限定了一個大框架,那些普占波蘭地區,包括華沙、格但斯克和托倫等城市,以及整個“大波蘭”,麵積約有11萬平方公裡,以及210萬人口,將會仿效1797年的各項政策,全部移交給法蘭西承認的“合法的波蘭政-府”。
不過,對於西裡西亞地區,就是奧得河的中、上遊流域,說的再具體一點,屬於另一時空,21世紀的波蘭西南部、捷克北部俄斯特拉發一帶,以及德國的東南部。
“1740年,腓特烈大帝奪得西裡西亞,受到當地居民的歡迎,不單是新教人口和德裔人口。而普魯士王國也獲得了雙倍的人口。
根據《布熱格條約》,腓特烈大帝以布熱格的主權為借口,兩度發動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8年結束),以及7年戰爭(1763年結束),普魯士徹底擊敗奧地利,鞏固對西裡西亞的統治。
由此,西裡西亞此後成為對普魯士最忠誠的省份之一。”
需要說明的,上述對西裡西亞的描述,源自德意誌第一帝國時期的曆史課本。
但無論是哪個描述,整個普魯士對於西裡西亞都非常注重。
基於此從一開始,安德魯就以“歐洲仲裁者”的身份,斷然拒絕了某些波蘭流亡人士,要求將整個西裡西亞,重新並入波蘭(華沙大公國)的政治述求。
事實上,薩克森君主奧古斯塔·弗雷德裡克三世,被安德魯罷黜了華沙大公國大公的頭銜,除了前者沒能保持中立,繼而加入到普魯士領導的反法同盟外,另一個原因,是薩克森暗地裡庇護了一批反對安德魯法國的主張,要求建立“大波蘭”的波蘭政客。
顯然,弗雷德裡克三世還沒得到華沙大公的頭銜,就急不可待與安德魯玩起了心眼,準備在波蘭培養屬於前者的政治勢力,繼而對抗以巴爾斯伯爵為首的親法政權。
如今,安德魯大體原諒了薩克森大公加入北德意誌同盟的背叛行為,但後者已掉落地麵的華沙大公王冠,卻永遠撿不起來。
在奧地利戰役之後,安德魯法國開始大規模的武裝烏沙科夫的巴爾斯政權,尤其是將波蘭自由軍團對標法軍的二線部隊建設。
之前,這些波蘭正規軍使用的大都是法軍淘汰下來,或是繳獲的奧地利製式武器。包括1777式的前裝滑膛槍,及各種老式火炮。
而如今,法軍一線部隊不再使用的前裝線膛槍及米尼彈,也陸續大規模裝備於波蘭自由軍團中。就連“勝利者臼炮”,以及M1797“型”6磅炮(曆史上的小拿破侖炮)也開始列裝。
去年12月,安德魯曾寫信給波蘭臨時政府首腦(類似法國執政官)巴爾斯伯爵,波蘭武裝部隊的總司令波尼亞托夫斯基親王,以及自由軍團的總指揮東布羅夫斯基,希望他們在明年5月之前,努力將波蘭正規軍擴充到8萬,進一步提升官兵的戰鬥力。
而作為回報,安德魯法國保證會在1799年的前後,將協助波蘭收回華沙和“大波蘭”地區,與當下已經解放的波蘭領士,合並成立一個華沙大公國。
或許是波蘭愛國者的熱情太高了,報名人數超過了15萬,而且人數還在繼續增加,最終巴爾斯伯爵不得不要求波尼亞托夫斯基和東布羅夫斯基,提前結束所有的征兵工作。
除了繼續訓練挑選出來的8萬正規軍外,其他的波蘭誌願者,被編入了國民自衛軍。
那是法國支援的武器實在太多了,單單滑膛槍就多達18萬支,無論是正規軍還是自衛隊,根本就用不完。於是,很多槍械還被分配給了那些效忠克拉科夫政權的波蘭民兵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