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每天清晨,柯尼斯堡大學最有名的校長兼著名哲學教授,伊曼努爾·康德生活中的每一項日常活動就開始了:
起床、喝咖啡、寫作、講學、進餐以及散步,康德教授的時間幾乎從未有過變化,就像教堂鐘聲的機器那麼準確無誤。
深居簡出的康德終身未娶,一輩子過著單調的學者生活;而作為一代哲學巨匠,康德把自己的一輩子都宅在了柯尼斯堡。
已經64歲的他,最遠一次旅行就是拜訪175公裡以外,涅曼河以東的克羅夫莊園(今立陶宛地區)。之後,從未踏出過出生地。
作為哲學思想界的偉大先行者,這個身高不足一米六的小個子,這個其貌不揚的康德,實現了多少人都未能實現的亞裡士多德的夢想,就是讓“形而上學”成為科學中的科學。
在穿越者生前的時代,最經典的“三大批判”也成了現代哲學係學生們的必讀課目……
即便是法軍圍城期間,不願意放棄家園的柯尼斯堡市民為了躲避不期而遇的戰火,紛紛搬遷到柯尼斯堡大學與城市大教堂的附近居住。那是此時的安德魯法國依然延續著歐洲古老騎士的習慣,從不主動朝教堂屋頂與校園裡開炮。
不僅如此,由於柯尼斯堡失去了北麵的海上補給,還有東麵的陸地通道,整個城市的食物供應就一下子變得短缺起來。
城中4萬士兵的軍需補給還好說,那是幾座軍用倉庫裡麵存儲有大量的麵粉與鹹肉,足以讓守軍再支持10個月以上。
所以,食物嚴重短缺的,主要是城中的10多萬平民,尤其是那些嚴重缺乏勞動能力的老人、婦女與小孩。
在城市議長的請求下,作為柯尼斯堡大學校長的康德,隨即同意將這7乾多名沒有生存能力的老弱婦孺,統一安置到大學校園的教室裡,並借助自己在歐洲學術上的威望,通過城內城外的各種渠道,為這些孤苦伶仃的逃難者尋求救濟糧。
至於購買經費,除了康德等人的私人捐贈,還有向富人募捐所得外,圍城的法軍也是以半賣半送的方式,予以了各種方便。不過,相關食物與酒水的份額,都僅限於那7乾名老弱婦孺。
11月初的一天,作為中間擔保人的康德教授,協助大學員工從城東的法國商人那裡“購得”了12輛大車的麵粉、黃油、鹹豬肉,以及大批的蔬菜。其中還有一批高烈度的伏特加酒。
當然,這些伏特加酒不是用來飲用,而是學校附屬醫院裡,用於手術器械的消毒。那是城中的診所由於缺醫少藥,基本上都關閉了。如今,大部分病人就隻能前往柯尼斯堡大學附屬的慈善醫院。
等到車隊即將抵達大學校園時,康德教授發現馬車居然停了下來,打開車窗一看,原來是被守在路口的一隊俄國憲兵攔住了。
一名俄國軍官告訴康德校長,那是他們剛剛收到了一份舉報,說即將進入校園的車隊裡麵,私藏有大量的致命武器,需要經過搜查,在確定沒有任何違禁品的時候,方能繼續通行。
……
6月底7月初的時候,作為前敵指揮官,兼14軍軍長的儒貝爾,曾給予柯尼斯堡的原衛戍司令萊斯托克將軍,寫過一封勸降信。
第(1/3)頁
第(2/3)頁
當然,勸降信的內容都是大同小異,老生常談,主要是保障投降官兵的人身安全,宗教信仰自由,還有私人財產不被沒收,給予投誠的高級指揮官私下的各項承諾與好處,等等。
至於萊斯托克希望未來的普魯士國王奧古斯都,準確的說是普魯士的“太上皇”安德魯,需要保證其職務與軍銜的要求,由於儒貝爾沒有得到最高統帥的授權,因此沒有同意。
於是,第一次柯尼斯堡勸降也就不了了之。
等到10月中下旬的時候,俄國遠征艦隊覆滅之後,法波聯軍向柯尼斯堡發動全麵進攻,順利掃清了所有外圍工事,身為方麵軍總指揮的馬塞納,隨即向俄國元帥卡緬斯基發出了一份勸降信。
書信中,除了對各級普通官兵的保障外,就是延續“烏瓦羅夫與塞羅茨克要塞模式”,允許投誠者攜帶除火炮及彈藥之外的武器裝備,徒步返回100公裡外,涅曼河對岸的俄屬立陶宛總督區。
不僅如此,勸降信中還增加有對俄普高級軍官的特殊保護措施,包括願意為卡緬斯基元帥或其他的俄普兩國的投誠將領,在法國、荷蘭、瑞士、德意誌或是意大利各地,提供隱蔽的庇護所。
此外,身為法軍指揮官的馬塞納甚至還在呼籲,如果守軍要堅持心中執念,而不願意出城投降。那麼基於人道主義出發,他希望俄國元帥卡緬斯基主動放行城中的10多萬市民,方便無辜之人能在48小時內迅速撤出柯尼斯堡,以免遭遇雙方戰火的荼毒。
不出意外的,作為保羅一世“鐵杆哥們”的卡緬斯基,自然是不會做喪權辱國的投降之舉。於是,很是乾脆的拒絕了敵方司令官發來的這份勸降信,卡緬斯基甚至還將法軍特使痛罵一頓。若不是其他人攔著,俄國元帥還打算給予法國人幾鞭子,解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