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書閣忙活了半天,資料太多了,還好看守藏書閣的書吏幫忙也隻找到最近三十年的資料文獻。
好在翰林院做的就是這個,朝廷所有對外的詔旨、奏疏等在翰林院都有收藏,畢竟要修史,缺這些可做不好。
讓書吏把找到的資料送到自己公房,現在魏廣德還沒安排,正好有空餘時間做這些事兒。
至於他上值第二天就把藏書閣鬨得天翻地覆,其他人怎麼看,他也管不得了,先把會試卷子留下的隱患消弭了再說。
不過這一查資料到是把魏廣德看愣了,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樣。
之前,魏廣德一直以為倭寇就是貪圖財貨才跑到大明沿海進行搶掠,這其實也是內地衛所大多數的看法。
畢竟是海盜,不是為了財誰會做刀口舔血的生意。
可現在魏廣德看到的情況有點超乎自己的想象,大明朝的海貿這塊和後世差距有點大了。
明初,太祖確實有明令片板不許入海,隻是在後來大明朝和周邊藩屬國有了來往,不管是大明派人宣諭還是各國使團來到大明朝拜所需耗費也是極大,所以大多會帶上本地商品進行貿易。
第(2/3)頁
第(3/3)頁
古代的出行成本很高,這個魏廣德很理解。
好吧,由此才拉開了大明朝和外洋之間的貿易。
其實,準確說應該是恢複了海貿,畢竟在大明之前華夏產品就已經大踏步走出國門遠銷海外。
大明朝廷設立的“市舶司”其實本質上就是為了服務於這種朝貢性質的貿易而建立起來,魏廣德分析了下,市舶司的職權主要分為三大類:一是掌朝貢之事,有點鴻臚寺的味道;二是禁止私人做海外貿易;三則是掌控外國朝貢使節隨朝貢帶來的貿易貨物的征榷與貿易事宜。
之所以市舶司要管朝貢,魏廣德想來應該是這個時候來大明的外國使節都是以坐船為主,大明對外通商有嚴格規定。
市舶司設有三處,分彆是廣州市舶司,泉州市舶司和寧波市舶司。
廣州市舶司專為占城暹羅滿剌加真臘等東南亞諸國朝貢而設;泉州市舶司專為琉球朝貢而設;寧波原本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不過在這裡的市舶司卻成為了專為日本朝貢而設。
之後的事情,魏廣德也沒去管,文獻資料他都沒找,直接翻最近幾十年的變化,然後他就看到了嘉靖二年寧波爭貢事件的奏折及之後嘉靖皇帝罷革提督市舶司鎮守太監的旨意。
雖然不清楚具體原因,但是魏廣德也能想到,市舶司怕是被那些會鑽營的官員玩爛了,特彆是市舶司是鎮守太監掌控的情況下。
海貿多賺錢,怕也隻有內地官員不懂。
如果魏廣德是純土著的話,肯定也不懂,隻會以為就是普通商人做的那種生意,有賺又虧。
確實,海貿風險大,有天災更有**,不過如果一帆風順的話那利潤就很客觀了。
日本兩個大名為了朝貢貿易,不約而同來到大明,然後因為爭執誰能代表日本居然在寧波城裡大動刀兵。
dqq
read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