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隆隆的戰鼓聲再次響起,從一開始的密集到逐漸有了節奏感,分布在步兵方陣裡的各級參將、遊擊等人不約而同後頭看過過去。
好吧,應該說今天這仗打得倒是很輕鬆,傷亡不大,當然戰果也不怎麼樣。
明軍和韃子之間似乎就是在進行一場默契的戰爭,雙方都選擇用遠程武器對射,而沒有出現韃子騎兵幾路衝擊明軍軍陣的戰況出現。
對於這樣的對射,有嚴密軍陣和強大裝備優勢的明軍自然是喜聞樂見的。
隻是,他們現在都已經逼近到了韃子營寨了,後麵怎麼還讓他們進攻?
昨天不是說好了,他們隻是佯攻嗎?
難道馬芳那邊打成了?
正在追殺俺答汗,所以要他們趁此機會全力進攻收割人頭?
第(2/3)頁
第(3/3)頁
前方的軍將有點狐疑,轉頭看到的除了密密麻麻的軍陣,還有就是遠處五色旗幟在不斷向前搖晃。
在中國古代行軍打仗中,很早就出現了五色旗用於指揮大兵團交戰。
因為這樣的大戰,雙方投入兵力很多,軍陣的範圍很大,單靠傳令兵來回奔走很是浪費時間,而機會往往稍縱即逝。
紅黑青白黃五個顏色組成的五麵旗幟,也就是俗稱的五色旗就應運而生,用他們來傳達主將的命令,讓前麵的將官知道主將要做什麼就很重要了。
五色旗是根據五行之術演變而來,根據五行理論。
“青龍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順陰陽。軍前宜捷,前用朱雀;軍後宜殿,後用玄武;軍左為陽,左用青龍;軍右為陰,右用白虎。”
就是說,前營用紅旗,中營用黃旗,左營用藍旗,右營用白旗,後營用黑旗。
在行軍隊列的時候,統帥舉青旗,表示前方有山林樹障,需要開路;舉紅旗,表示前方有煙火出現,需要防範敵人火攻;舉白旗,表示前方出現敵兵,需要我軍集結應戰;舉黑旗,表示前方出現水源,需要做好相應準備;舉黃旗,表示前路無礙,暢通無阻,可以放心行軍。
到了戰場上,統帥根據戰場變化,通過對不同顏色旗幟的運用來指揮各營協調作戰。
在排兵布陣上,不同旗幟的組合代表統帥要全軍布置不同的軍陣。
列陣完成後,當統帥命令五色旗幟全部舉起,五營將領就要全部按照戰前指定位置擺好陣型,嚴陣以待;當統帥命令除了紅旗之外的四色旗幟都落下,前營就要準備聽取號令指揮變動;當統帥命令除了白旗之外的四色旗幟都落下,右營就要準備聽取號令指揮變動。
此時,映入眾將官眼中的自然就是五色旗幟不斷往前點,這代表著全軍進攻的意思,還有這隆隆的戰鼓聲,絕對不會錯的。
戰鼓敲擊很有節奏感,這也是隻會步卒進攻的一個信號,步卒需要按照鼓點前進,一個鼓點就是前進一步,不能多也不能少。
主帥之所以還要控製步卒的進攻節奏,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需要控製軍陣進退節奏,特彆是在進攻的時候。
dqq
read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