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車一輛,士兵四十人,為一隊;合十三隊為一小營;合十小營為一大營。”
看了俞大猷對兵車營的構想,魏廣德嘴裡喃喃念道。
繼續往下看,這才明白一輛戰車四十人的組合是怎麼回事兒。
俞大猷給每車配備的四十人可不是純步兵,而是一個混合兵種的小隊,他現在提倡以步兵奇兵取勝的小成本戰法,倒是類似魏廣德在浙江看到戚繼光訓練出來新兵的戰法。
戚繼光的那套戰術,魏廣德在後世也是聞名遐邇,那就是鴛鴦陣,小隊士兵用多種武器相互配合剿殺倭寇。
戰陣變化多端,既可以圍剿落單的倭寇,也可以和大隊倭寇對峙甚至襲殺,這也讓魏廣德知道了為什麼後世把鴛鴦陣吹得神乎其神。
都不用說,戚繼光設計的這套戰陣肯定是使用效果奇佳,否則也不可能流傳後世成為一個神話。
隻不過在魏廣德去杭州監斬王直的時候,新兵還沒有進行過大規模的實戰,所以魏廣德也不便在嘉靖皇帝麵前給戚繼光吹噓甚麼。
而且和戚繼光接觸的時候,魏廣德就敏銳的發現,戚繼光和胡宗憲之間關係很深。
雖然魏廣德和胡宗憲幾次見麵大家都很客氣,但是魏廣德站在裕王一邊,天然的敵視嚴嵩一係,或者說景王一係的官員。
戚繼光看樣子上了胡宗憲的船,他也沒必要為敵人做嫁衣,在皇帝麵前吹捧他。
俞大猷的戰車車陣,用馬上步兵十人,騎兵二十人,戰車一輛,步兵十人,一共四十人為一隊。
遇敵則用戰車列於前,車上軍士擊發弓弩銃炮,馬上步兵騎馬出陣,距離近到和敵軍馬匹相交時放銃及弓矢,完畢後回到本陣,之後若有機會則騎兵趁機衝入敵陣砍殺,步兵十人專管割首級。
戰車車式為獨輪,車前裝有長矛,輕便易運,遇坑數人即可抬起。
“獨輪戰車?”
魏廣德摸摸頭,隨即翻出書信的最後一頁,上麵是用毛筆勾畫的一個獨輪車的圖案。
不過俞大猷設計的獨輪車和魏廣德見過的獨輪車還是有很大不同。
俞大猷使用的獨輪車,車輪直徑四尺六寸,直著鋪設大木頭二根,各長一丈二尺,兩根大木頭中間橫三根小木頭,以便推運,並有繩索三條以便掛肩挑扯。
車前橫一塊長六尺的木頭並豎著裝上兩小根直木作為屏障。
車上共裝大槍頭四根,大佛郎機一門,盾牌兩個,小月旗兩麵,布幔一幅。
第(1/3)頁
第(2/3)頁
車的後部中間有一根立木,相當於車的方向盤,由隊官一人把握,車前有兩個支架,停車時放下作為車架,車後又有兩個鐵錐,停車時插入地裡,相當於船錨。
車輛本身再加上車上的銃、牌、槍等,總重不過三百斤,以十六人分班推行,即使是崎嶇險路也可順利通行。各車相互配合,行則為陣,止則為營。
不過邊鎮缺馬,俞大猷每車三十騎也隻是理想狀態下的設想,實際操作上肯定要大幅減少。
比如騎馬步兵就幾乎隻能停留在設想階段,朝廷是沒有足夠的軍馬供應,他們最終也隻會是步兵。
當然,魏廣德也明白俞大猷編製多達三十騎的原因,“漫天要價,坐地還錢”。
不管他把軍陣設計多簡易,朝廷如果認可,也會被砍下很大一部分,馬這種戰略資源肯定是首當其衝。
魏廣德想到這裡,不由得嘴角一揚露出笑臉來,俞大將軍也學壞了。
一開始魏廣德看到俞大猷要十名騎馬步兵就覺得怪怪的,獨輪車還能跑得過戰馬?
要那麼多騎兵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