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那隊騎兵已經衝進了前麵的關城,而關城的吊橋已經吊起,城門緊閉,城牆上出現了許多紅色的身影。
那群騎兵前麵一個全身鐵甲的將領忽然指著前麵的那道石堡對身後的士卒吼道:“拿下龍門關,裡麵的東西就是你們的了。”
“呼如,呼如”
在他說完後,身後的十數名騎士舉起手中的武器開始大聲呐喊,隨著他們的呐喊聲,後麵的騎兵也紛紛舉起手中的武器加入到呐喊中,同時催動戰馬加速前行。
在他們身後,烏泱泱的蒙古騎兵不斷揮舞著手中的武器,震耳欲聾的呼喝聲響徹四野,讓遠處石關城牆上的明軍聞之瑟瑟發抖。
城關右邊的烽火台上已經燃起了五堆煙火,五股巨大的濃煙升騰而起,向著遠處傳遞著敵襲的信息。
而在更遠處的山坡上,同樣飄起了陣陣濃煙。
烽火,也叫烽燧,是古代軍情報警的一種措施,敵襲時白天燃煙,夜間點火,以可見的煙氣和光亮向各方與上級報警。
第(2/3)頁
第(3/3)頁
烽火台通常選擇易於相互望的高崗,丘阜之上建立,台子上有守望房屋和燃煙放火的設備,台子下麵有士卒居住守衛的房屋和羊馬圈,倉庫等建築。
烽火台之間距離一般約為十裡,通常選擇易於相互了望的高崗、丘阜之上建立,守台士兵發現敵人來犯時,立即於台上燃起烽火,鄰台見到後依樣隨之,這樣敵情便可迅速傳遞到軍事中樞部門。
龍門關遇襲的消息,通過烽火台快速的向四方傳遞開來,鋪兵也飛快的把更加詳細的信息向宣府傳遞,不過他們是靠兩條腿,當然是追不上遠去的烽煙來的迅速。
“俺答汗選擇進攻龍門關堡?”
此時在宣府,坐鎮在此的宣大總督葛縉聽聞下屬彙報龍門關方向遇襲,目前敵情不明,但是燃起的是五烽煙火,頓時感覺不可思議。
宣府,從地形上說比較近似一個雙峰,從而被分成東西兩個部分。
東部是燕山山脈,主要的關口就是獨石口,攻破獨石口即可沿河穀南下,抵達延慶,繼而攻打居庸關。
嘉靖三十五年那次入侵,雖然俺答部沒有攻打獨石口,卻是選擇瓦房溝破龍門所,也就是在河穀中斷破的邊牆,之後順河穀到達延慶附近。
這裡,一向是宣府的防禦重點。
而在西部,則是在野狐嶺兩翼,之後的萬全城就是現在馬芳的駐地,這裡也是草原騎兵南下常走的路徑。
這裡因蒙古與金國之間關鍵性的一戰而聞名於世,當初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軍隊就是在此殲滅了完顏承裕率領的金軍,掃清了進攻金國道路上最大的障礙。
金國在野狐嶺之戰的失利,導致中都門戶洞開,備受威脅,以至於在四年後金國就不得不放棄了中都,遷都汴梁。
dqq
read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