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間,還淩空虛畫出“奉天”二字,一上一下。
嘉靖皇帝初時還沒有明白過來是什麼意思,自他來到京城登基為帝,第一眼看到奉天殿時,大殿上懸掛的牌匾就是這樣的三個字,由上到下排列。
見到嘉靖皇帝沒有明白,那方士又提醒道:“陛下,行文時,天字應該在何處?”
聽到提醒,嘉靖皇帝才瞬間明白那人的意思。
此時行文是由右到左,從上到下書寫,沒有標點符號什麼的,原本應該是將一豎行寫滿後向右移一行繼續書寫,可有時候卻必須提行,也就是沒有寫滿也要在右邊一行繼續書寫,其中,就有“天”字。
比如聖旨中“奉天承運皇帝”六字,其實就是占用兩行,“奉”字單獨占一行,而後才是“天承運皇帝”五個字,其原因就是那個“天”字,必須是在每行的第一位。
當然,行文中除了提行外,還有許多的避諱。
至於西方書寫用橫行,而在東方則一直采用豎行的原因,這樣書寫習慣的形成後世也有諸多猜測。
其中最為大眾所接受的還是錢存訓先生的理解,都是因為古時書寫習慣的傳承。
眾所周知,在紙發明以前,人們日常用於書寫的主要是竹木簡。
第(2/3)頁
第(3/3)頁
在書寫時,左手拿簡,右手寫字,一般是一根簡一行字,並且為著左手拿簡方便起見,空白的簡是放在左邊的。等到把一根簡寫完,寫過的簡為著和空白的簡不相混,也就左手一根一根的向右邊推去,並且排好。
在這種情形下排出的行款,總是寫好的第一根簡在最右,以次從右排到左,更由左手拿著的簡是直立的,而一般人手執細長之物是與人指垂直的,於是中國字的行款,成為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了。
但是話說道這裡,嘉靖皇帝已經仿佛茅塞頓開般理解了為什麼三大殿屢遭火災的原因。
看樣子還真是,因為“天”字被“奉”字壓在下麵,引起上天的不滿,故而降下天火。
而這個方士的話,也很快得到其他人的讚同,紛紛表示正解。
這個說法,要是放到現代,想都不用想,這肯定是胡說八道一通,歪理邪說而已,可是到了明朝,在這個時候嘉靖皇帝卻認為十分有道理,認為原因找到了,那麼接下來就是找出解決的辦法。
於是接下來,眾人又就此展開討論,該如何解決上天的不滿。
一開始自然是按照行文,有人提出殿牌寫兩行,把天子放在第二豎行第一的位置,不過卻沒有人讚同,因為那樣就顯得不倫不類。
這時候又有一個方士站出來了,說道:“陛下,臣認為可以把牌匾橫過來,這樣天字站中間,老天爺就知道他的地位之重了。”
這句話剛說完,就有一個方士站出來否決道:“你這樣不行,讀的時候,奉字還是在前,依然沒有突出‘天’字。”
確實,牌匾橫置“天”字就到了第一位,可是誰知道上天會不會就因為認可這一做法,或許上天要的是“天”字完全不被壓製,要把“天”字放在第一位。
奉天殿,難道要改名“天奉殿”?
其實,到這個時候,眾方士和嘉靖皇帝還都沒有想到要給三大殿改名,用全新的名字代替原來的名字。
就在大家七嘴八舌、各有爭議之時,直到了一個人的出現打破了喧囂,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藍神仙藍道行。
就在大家都想辦法的時候,藍道行通過先前幾人的說法,敏銳的發現如果繼續用“奉天殿”這個殿名,無論如何也解決不了他們口中的避諱,故而想到直接改個名字的辦法,完全規避“天”字來解決此事。
dqq
read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