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1章0又見丁憂
義烏兵,其實就是伴隨著戚家軍的聲名鵲起才最終名滿天下的。
在戚繼光招募前,根本就沒人對那個地方多看一眼。
在原有曆史上,義烏兵在抗倭戰爭中英勇殺敵、保境安民、且傷亡人數少,這喻示著他們不會隻為抗倭而存在。
自從嘉靖招募義烏農民、礦工入軍後,從軍尚武成為了當地民風,他們慢慢規模擴大,也慢慢成為明朝最依賴的王牌軍隊,這支隊伍也開始走向神州大地。
而在倭寇剿滅後,義烏兵或者說戚家軍更是跟隨戚繼光,從富饒的江南調往苦寒的北方邊境,與邊軍一起守衛帝國的長城屏障。
不過,這個時候的戚家軍已經被稱為浙兵,是作為客軍營兵出現在北方。
浙江義烏兵憑著嚴明的軍紀、職業化的訓練水平、先進的裝備、有勇有謀的性格特點,讓他們稱為明朝一支戰鬥力最強的精銳部隊,也是被譽為“16世紀至17世紀東亞最強軍隊”。
浙兵跟隨戚繼光南征北戰,因此浙兵變成了各個地方的守護神,哪裡有需要就哪裡有他們的身影。
他們幫忙鞏固各個地方的國防,提高軍隊的實力,更是作為帝國的主力,在萬曆朝鮮之役發生後,第一時間出征。
“烏武勇之名甲於天下,而南禦倭北禦虜儘召烏兵矣”。
這些,也直接導致明朝後期出現了“浙兵半天下”的說法。
剿倭戰爭結束後,時任兵部右侍郎殷正茂提請浙兵留營,因為怕倭寇又東山再起。
廣西調募浙兵則是在隆慶至萬曆初年,主要是因為“”亂起。
福建除在抗倭時候留戍的浙兵,依然陸續調募浙兵。
南直隸初募浙兵也是在嘉靖倭患時期,之後亦有調募浙江義烏善水者充營兵,而其它地方也因為各種原因調募了浙兵。
成也蕭何敗蕭何,因浙兵聲名鵲起時,明朝整體軍力反而呈現出下滑的狀態,概因有事調募浙兵,主兵未練或練而未達效果。
其實,趙炳然的奏疏,也全然不是告狀之語,而是預測到了不少東西,不管他出於何種目的。
而且,明朝中後期“浙兵半天下”時,浙江已成“疲省”。
據記載,浙江出現水澇,儲蓄空虛,壯丁遠戍等令人堪憂的事情,所以就開始有官員請求停罷調募浙兵。
第(1/3)頁
第(2/3)頁
調募浙兵駐防的省份也產生諸多問題,一是浙兵糧餉較他兵厚,所費糧餉巨大,而是浙兵調募太多,浙兵戰鬥力和素質良莠不齊,紀律變壞,擾害地方。
後來儘管朝廷應浙江官員所請禁止再調募浙兵,可是每逢邊防和海防出事,他們依然調募如故,浙江與各省其實都有被調募所累,可惜浙兵調募沒有減少,一直持續到明滅亡。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魏廣德也沒關注到趙炳然奏疏中提到的各省團練還是因首選本地人,而不能隻盯著浙江,特彆是不能拘泥於一地。
“練兵,賞賜。”
裕王這個時候才覺得,強兵似乎不是他想的那麼簡單,不是說去義烏招募一支軍隊就會很能打。
“看來,還是要從長計議。”
裕王有些失望的說道。
“殿下,其實趙大人奏疏裡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若是各省遇事就去義烏募兵,自己省的人不招募,這些人成天無所事事怕是會生變。
而且就那小小的義烏,又有多少壯年漢子可以招募,要不加以限製,怕是那地兒直接變成女兒國了。”
李芳這時候卻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