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所謂倭寇,其實都是沿海活不下去的人啊。”
魏廣德裝作很沉痛的語氣說道。
“不說彆的,就是福建那地方,人多地少,過去老百姓全靠海上運輸、出海打漁為生,這海禁、內遷讓多少家庭失去衣食。
你們也知道,雖然朝廷一直海禁,但沿海其實一直在偷偷摸摸搞海貿,不然一家子人不就要餓死了。
也就是先皇在位時,對海禁更加嚴厲了些,這些活不下去了,就隻能鋌而走險乾起倭寇的勾當。”
魏廣德說的這些話,其實許多官員多多少少知道點,所謂倭寇其實大體都是漢人,都是活不下去船民為主。
而這些人謀生的手段,則是自元朝就開始了。
元朝沒有海禁,所以沿海許多無土之人就做起船民,靠走海上運輸和打漁為生。
可到了明朝,為了限製一些實力發展,從朱元璋開始就進行海禁,直到那些勢力徹底土崩瓦解也沒有解除禁令。
“你想解除海禁?”
陳以勤皺起眉來,隨即搖頭說道:“難,很難,隻要敢提,就有無數人用祖製來阻止。”
殷士譫則是思索片刻才問道:“開海禁就能解除倭患?”
陳以勤看了眼殷士譫,最後視線還是落在魏廣德身上。
“雖無十足把握,可以我之見,開海禁,就再不會有良民去做那傷天害理的事兒了,倭寇沒了新人加入,隻要把現在的倭寇一剿滅,沿海就太平了。”
魏廣德解釋道,當初也是這麼對隆慶皇帝分析的,“倭寇屢剿不絕,不就是不斷有人加入嗎?有了海上的活路,誰還會去加入倭寇?”
“想法是好,可是難。”
陳以勤依舊是搖頭,不過也在心裡分析,如果把魏廣德剛才的話在內閣裡說說,內閣閣臣裡有多少人會選擇支持。
“其實,一開始我也不準備一下子放開,那樣也容易亂套,而且逸甫兄也說了,朝中反對的實力也不會弱。”
“那你打算怎麼做?”
聽到魏廣德似乎有其他辦法繞開朝中反對聲音,陳以勤也來了點興趣。
他新入閣,又是新朝,自然希望能夠在他手裡讓天下有一絲積極的變化,所以現在的他不反對任何聲音,反正不偏聽偏信就對了。
“在福建尋找一處港口,嘗試開海,準許海商在此交易,這樣沿海船民就有了去處,也就不用做倭寇了。”
魏廣德說道,“若是不行,則立即關閉,也不會對朝廷有什麼大的危害,可若是可行,再推廣到沿海府縣就是了。”
第(1/3)頁
第(2/3)頁
“為何是在福建,而不是浙江和廣東?”
殷士譫直言問道。
“福建倭寇多,而且那裡手工業也比較發達,最關鍵的是福建的官大的不多,不像浙江、廣東那些地方,對朝廷影響力那麼大。”
魏廣德淡淡開口說道。
這會兒,他要表現的是他選擇的福建,而不是因為隻有福建地方官支持他這個想法。
其實,朝廷裡也隻是浙江人影響力大些,廣東籍官員根本就沒法和浙江人比擬。
因為這裡麵涉及到明朝的一些潛規則,而這潛規則傳自朱元璋時期。
就比如蘇鬆二府、江西等地的官員不能入主戶部,福建、廣東等地官員則大多不會留任京官。
不能做京官,這兩地官員雖然也可以升品級,甚至成為一方封疆大吏,可終歸在朝中影響力偏小。
可以說,隻有在朝的重臣影響朝局,又有幾個地方大員能影響朝政的。
當然,這些“地域歧視”更多顯示的是皇帝的小聰明,不過也不得不說有一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