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聽到是宗室和兵餉拖垮嘉靖朝財政,隆慶皇帝當即就默然了。
因為他已經意識到,嘉靖朝的頑疾貌似到了隆慶朝依舊存在。
隆慶皇帝一皺眉,遲疑著問道:“善貸,朝廷銀稅除了戶丁糧草鹽引稅課銀外,還有什麼生財之道?”
隆慶皇帝終於還是打算不要臉了,照現在的樣子,朝廷都要破產了。
下麵的魏廣德也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想要開征新稅,不過這談何容易。
生財之道起來也簡單,無非就是“增收”和“節支”。
朝廷要想節支,估計下麵的官員背後都能把你罵死。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已經習慣了大手大腳花費朝廷的銀錢,誰還願意摳摳搜搜的過日子。
而想要增收,就太祖一大早就定下的條條框框,也是非常難的。
彆看太仆寺常盈庫有銀子,可那些銀子其實都是草場和馬戶折價銀,交不出銀子就得向朝廷交馬。
換句話,其實就是老瓶裝新酒,把應該交給朝廷的馬換成了銀子,難道朝廷買馬不要銀子嗎?
“陛下,自正統年間開始開納後,朝廷就已經有近百年沒有新增稅法了,不是不想,而是實在找不到。”
魏廣德開口道。
“難道一個也沒有嗎?”
隆慶皇帝兀自不信道,“那你開納,朝廷這些年收了多少銀子?”
“自元年以來,朝廷共收開納銀一百七十二萬五千六百有奇,這筆錢先前臣上奏總數時就以囊括其鄭”
魏廣德答道。
開納,其實就是賣官,隻不過賣的是虛銜而非實職,而且價錢往往也不貴,所以許多鄉紳對此趨之若鶩。
後世對明清時期的財主多稱呼為員外,其實“員外”就是正員以外的官員,也可以視為候補官員,而明清時期,六部各司也都設影員外郎”這個官職。
於是,鄉紳就逐漸開始被稱呼為員外,而員外也脫離了原本的意思,到了近代已經演變成地主土豪的代名詞。
第(1/3)頁
第(2/3)頁
“如果把開納的銀錢往上提,給出更高品級的階位又如何?能增加朝廷的收入嗎?”
隆慶皇帝又問道。
“會,但總額不會增加太多,捐來的畢竟隻是名頭,對他們來,品級再高其實也是無用,見到地方父母他們依舊矮一頭。”
魏廣德搖頭道。
“難道我大明就真的沒有生財之道了嗎?”
隆慶皇帝這會兒感覺有些鬱悶,話的語氣很是陰鬱。
隆慶皇帝的表現倒是一下子把魏廣德給難住了,大明朝真的就沒有生財的手段嗎?
當然不是,隻是這些動作一旦操作起來,就會有很多反對的聲音,或者是成效慢,畢竟就當前的生產力,根本不可能快速實現工業化。
但是,其實熟悉明末曆史的人,大多還是知道皇帝最後都是怎麼撈錢的。
魏廣德在腦海裡盤算了下出此事的得失,還是覺得有些不保險,於是抬頭看了眼皇帝,又看了眼周圍的太監,這才又低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