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發展農業的衙門,臣以為叫農植所,掛在工部之下,在全國十三道各建一處或多處,選擇有代表性的官田劃入其中,專門種植、培育抗旱抗澇作物,尋找新的,可食用的作物。”
魏廣德開口說道。
其實,一開始魏廣德是想說“農科院”的,這個單位在後世也是鼎鼎大名,畢竟培育出養活十四億人口的雜交水稻,否則後世的中國在糧食安全問題上就會很頭疼。
要知道,那會兒優良的水稻畝產可達千斤,而現在大明南方的良田,水稻能畝產四百斤都是豐收年了,尋常不過二三百斤,這是多大的差距。
說到這裡,魏廣德又指指下麵那兩個花匠說道:“他們已經熟悉了禦麥的種植,一旦這個新衙門建立,也要從西苑調入農植所當差,負責照顧禦麥。
他們要擔負起準備大批禦麥種子的工作,待各地分所建成,就要及時把禦麥種子送過去,還需要他們指導各地載重。”
魏廣德可不會隻在京城建一個種植基地,在他的考慮中,大明朝十三省都要建這樣的種植基地,實驗種植新作物,尋找種植技巧。
畢竟,植物的適應性很重要,南方的作物在北方就很難栽種,同理,北方的亦然。
禦麥雖說在西苑種的極好,但是否真的能就此在其他地方推廣,魏廣德也不是很有信心。
他是知道的,後世玉米種子就要很多品種,複雜的很,反正他是不懂的。
每個地方都有適合的種子品種,要是拿錯了,收成就會減少甚至絕少,所以他必須考慮到這些,避免官府推廣下去,結果種不活,善政也就變成惡政,倒黴的是老百姓。
第(2/3)頁
第(3/3)頁
現在各地圈官田試種,成功了再推廣,也可以利用官田預先準備好各地推廣所需的種子。
慎重,朝廷製定政策首先是要慎重,不能拍腦殼就隨便定下來。
從文華殿出來,魏廣德回到內閣,手裡還拿著幾顆成熟的玉米,這是要給張居正他們看的實物。
單單靠嘴巴說太麻煩,魏廣德就直接要了幾顆玉米果實,讓張居正和呂調陽看到實物,知道所謂的禦麥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然後在內閣架起一口鍋煮熟,讓大家吃一次。
按照西苑那個花匠的說法,這禦麥他們家已經吃了十多年了,因為嘉靖皇帝那會兒隻吃了一次就不吃了,覺得味道不好。
聽說這次也是禦膳房裡幾個小侍因為餓了偷嘴,把玉米扔進煲湯裡,意外發現煲湯很鮮美,煮出來的玉米也比水煮的好吃,這才動了心思,做成一道菜送上皇帝的餐桌。
否則,西苑收獲的那幾筐禦麥又都便宜那些花匠,帶回去自己處理了。
按照西苑執事的打算,本來是要在來年增加禦麥種植的,沒想到一下子變成要向天下推廣,朝廷為此還可能會新增一個衙門,農植所,專門研究、推廣新作物的種植。
玉米在後世可以作為主食,也可以是飼料,儲存也非常方便,曬乾脫粒就可以保存很長時間。
不過魏廣德今年是不打算說出來的,還是讓他們自己想想辦法,要是來年還想不到,他再往這個方向提一嘴。
實際上,魏廣德可不認為這些人會想不到,這時代主食稻穀、大麥都是曬乾後處理,稻穀也會以穀子的方式保存,需要食用的時候再脫皮,這樣保存時間會更長。
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相信他們很快就會找到長期儲存禦麥的方法。
進入內閣,魏廣德沒有回自己值房,這會兒已經是午休時間,內閣其他人也剛吃完飯不久,都在各自值房休息。
dqq
read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