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白了,一切都看當初朱元璋定下的規矩,隻要符合規矩,自然就可以。
而在內閣這邊,張居正已經拍板後,正要結束這次閣議,呂調陽忽然開口說道:“首輔大人,次輔大人,我今日看到福建海澄縣縣令上交的一份公文。
文中提到夷船自南海而來,攜帶大量白銀和海外出產交易我大明商品後,因港口商品已然售罄,故而又采購一批黃金離開。”
“嗯?白銀換黃金,也算一項買賣,可有何不妥之處?”
張居正問道。
“我大明之前一向是禁止金銀流通,雖在隆慶年間允許銀錢兼使,可畢竟並未允許黃金交易,海澄縣知道此事後不知該如何定奪,所以上報到戶部。”
呂調陽開口解釋道。
聽到這裡,魏廣德也明白了海澄縣令擔憂所在,不過他在這個時候,更多還是想到混亂的大明錢法。
中國曆史上雖有很悠久的用銀淵源,但在西漢及以前,白銀並非是流通的貨幣,而多作於工藝品和首飾方麵的用途。
到了東漢以後,市麵上偶爾可以看到白銀作為支付貨幣,皆因金銀的稀缺,限製了金銀這類貴金屬成為流通貨幣。
第(2/3)頁
第(3/3)頁
中國秦漢時期實行的其實是單一貨幣,就是製錢,如刀幣、五銖錢等,隻有官方製錢才是法定貨幣。
到了唐代,開始實行錢帛並用,錢幣有“開元通寶”等,大宗交易則使用“綾”、“綃”等絲織品。
兩宋貨幣也是沿用唐代製式,實行錢帛平行本位製度,也是以製錢為主,中後期又增加了紙幣,即交子、會子和關子,但結算單位還是論“貫”。
之後的元朝雖然曾鑄過少量銅錢,但貨幣流通很快就確定以紙幣為主,其鈔法經曆了中統鈔、至元鈔、至正鈔三個階段。
宋朝的紙幣在元朝大放異彩,想來也是宋人想象不到的,朝廷開始發行中統鈔,強令全國通用。
在元朝,紙幣才是惟一的合法通貨,金銀銅錢一概禁止使用,拒絕使用紙鈔的,是死罪。
隻是,紙幣是以白銀為儲備貨幣,所謂“銀錢相權”,紙幣名義上是可以兌換成白銀甚至黃金和絲帛,這就注定了紙幣仍是錨定實物的,使得紙幣的發行受到限製。
同時,朝廷賞賜的,不是紙幣,而是金銀等物,讓人們無法對紙幣有足夠的信心。
元朝後期發行的紙幣,很快從一開始以白銀作為準備金變成由朝廷直接決定發行數額,到此紙幣很快陷入貶值,進入惡性通脹時期,紙幣信用喪失。
朱元璋選擇印製大明寶鈔,其實不過是繼承宋元開始的紙幣,所以大明一開始也選擇元朝的政策,禁止金銀及銅錢流通,隻準使用寶鈔。
不過因為宋、元兩代紙幣劇烈貶值的緣故,在大明寶鈔通行的同時,白銀始終在民間有一席之地,直到幾十年後朝廷不得不放鬆對白銀使用的限製,“朝野率皆用銀”。
正統英宗皇帝在位時,朝廷實行的賦役折銀製度,允許不服役的人繳納白銀替代以及金花銀製度,由此也開啟了明朝財政白銀化序幕。
dqq
read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