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發現其中不妥之處,並多次將這個情況上報給徽州府,甚至越級上報應天巡撫和應天巡按。因巡撫和巡按很快調離,而具體負責官吏是其餘五縣人,此事一直拖延,直到二人去世,此事就不了了之。
隆慶三年,隸屬於徽州府境內新安衛的軍戶帥嘉謨查到“人丁絲絹”讓歙縣單獨承擔,並通過徽州府誌裡記載驗證了自己的想法,便繼程鵬、王相之後繼續呈文,詳細地寫明了自己的查考過程,提交給了當時的應天巡按禦史劉世會、應天巡撫海瑞等人。”
所謂的“人丁絲絹”,就是按照戶籍人口征收絲絹,以實物繳納,所征本色絲供應官營織造,折色絹匹運送中央,以備支俸及賞賜。
明朝的絲絹稅中,主要分為夏稅絲絹、農桑絲絹和人丁絲絹。
明代北方地區的絲絹稅,保留向戶籍與人丁收稅的做法,稱為“人丁絲絹”,南方地區的絲絹稅,按照田畝數收稅,屬於田賦科目,稱為“夏稅絲絹”。
這其實也是明初征稅靈活的地方,北方人多,雜稅多按戶籍和認定分攤,而南方田地較多,所以直接攤在田畝之上。
所以會如此,也是因為江南在明初連年戰爭後人口銳減,而北方相對戰事較少,人口減少有限。
所以,張居正口中的人丁絲絹其實應該是夏稅絲絹,不過意思差不多,魏廣德也不必提醒。
“此事可清查源頭?”
魏廣德微皺眉頭問道。
此事既然傳進張居正耳中,南京方麵上報時必然查清楚出處。
“在《會典》中確實有記載徽州府每年需繳納8780匹的人丁絲絹,折合白銀6100餘兩,但沒有記載應由歙縣獨自承擔。
此外,經查實,明初拖欠夏麥的不僅是歙縣,徽州其他五縣亦合計拖欠了10700餘石,但沒有補納。
再者,虧欠9700多石糧食,用小麥折合白銀的話,按當時的官方折價標準來計算,每石3錢,這筆錢也不過才三千兩,但要折絹8780匹,每匹7錢,就要六千多兩。
按照南京查核後的情況看,此稅其實應該是歙縣承擔三千兩,其他五縣承擔三千多兩才是。
隻是中書省抄手出錯,誤將徽州六縣承擔的稅銀栽在歙縣身上,並一直承擔到現在。”
張居正歎道:“自洪武以來已過百餘年,歙縣一直比周圍五縣多承擔數千兩稅銀。
昨日想起,我翻看了帥嘉謨呈文,呈文中一句話寫得好。
‘天下之道,貴呼均平,故物有不得其平則鳴。歙縣久偏重賦,民困已極,躬遇仁明在位,備陳情款,懇乞均平’。
此文有理有據,當不假。”
張居正說完就沉默不語,讓魏廣德自己體悟他話裡的意思。
第(2/3)頁
第(3/3)頁
“你想要清查天下賦役?”
魏廣德明白了,張居正為了推動一條鞭法公平公正,打算對《大明會典》裡記錄的天下賦役進行一次清查。
要知道,朱元璋定下來各地的賦役是命令後代皇帝不準改動的。
歙縣的事兒,怕不止嘉靖朝才被人覺察到,但是都因此沒人吱聲。
畢竟,這筆賦役已經被記錄在歙縣頭上,已經很難改動。
對於魏廣德的問話,張居正依舊沒有吱聲。
搓搓手,魏廣德有些擔心此事弄大了不好收場,即便有理有據,其實也很難推翻既定事實,於是又開口問道:“那此事既然已經發生多年,南直隸那邊是怎麼處理的?”
“巡撫海瑞給出批示“仰府查議報奪”,巡按劉世會批示“請徽州召集六縣負責官吏、鄉紳、耆老等民眾,進行合議”。
此後各縣皆有回複,其中績溪縣回複申文“照舊定納,庶免小民激變之憂,官民兩便”。”
張居正這才開口說道。
“嘶”
魏廣德倒吸一口涼氣,績溪縣可以啊,敢對海剛峰說出威脅的話。
小民激變之憂,可不就是指民變嗎?
隻不過驚詫隻是瞬間,魏廣德忽然反應過來,此事怕不會這麼簡單。
低頭略一思索,他就大概想出原由了,不由抬頭看著張居正問道:“他們對一條鞭法不滿?”
任何政令其實都是相互的,天下財富就那麼多,要麼你多給,他麼他多給,總量是不變的。
一條鞭法推出,如果疏解民困的話,那對於以前的既得利益者來說就是天大的損失。
“之後呢?”
見張居正沒有接話,魏廣德又問道,“隆慶五年是怎麼回事兒?”
“帥嘉謨查了曆代戶部給徽州的勘合,猜測是徽州戶房的書手舞弊,導致所有人丁絲絹全部落在了歙縣身上。
隆慶四年底,帥嘉謨將他的新發現提交徽州府,無回應,便決定進京。
隆慶五年中,南京都察院回複“典有所遵,賦當均派,合從抄出酌行”,南京戶部批“侯本處巡按衙門題”,還專門給徽州府發出了一份諮文,要他們做出解釋,拿出解決辦法。
隻是到現在,似乎依舊沒有進展。”
張居正答道。
“帥嘉謨人呢?他既然做了這麼多事,這兩年不可能什麼也不做吧。”
魏廣德驚訝道。
“我就是想以此案為例,做為對賦役清查的源頭,先清查賦役,再清查戶籍和重編黃冊,最後清丈田畝。
這些事兒做好後,在大明十三省推行一條鞭法。
否則,以現在戶部掌握的情況推動一條鞭法,怕是會功敗垂成。”
張居正開口說道。
聞言,魏廣德微微皺眉後說道:“叔大兄,江南許多地方都推行過此法,並無不妥啊。”
“那是府縣推行,有錯及時修改就是了,可是朝廷在全大明推行,必須考慮好這些影響,善貸不會忘記山東之事吧。”
張居正提醒道,“黃冊、白冊也不利於朝廷行事,必須統一。”
魏廣德感覺牙疼,現都察院左都禦史葛守禮在隆慶元年出任戶部尚書,就因山東之亂反對一條鞭法。
至於黃冊白冊,南京湖廣道試監察禦史陳堂也上奏挑明。
(本章完)
dqq
read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