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已經在大堂等候,鄧子龍進入大堂就向他行禮。
“起來,這份文書你看看。”
俞大猷把兵部送來的緊急公文遞到鄧子龍麵前,讓他自己看。
雖然不明所以,但鄧子龍還是接過來,快速瀏覽一遍。
現在的明朝將官,還真沒幾個目不識丁之人,幾乎都讀過書,甚至有些人還是有功名在身。
所以不管是書寫還是閱讀公文,絲毫沒有障礙。
看完公文,鄧子龍就皺眉問道:“大人,這堵截是何意?難道不讓林鳳回到大明,繼續為禍沿海?”
“應該是這個意思,就是奇怪,兵部文書為什麼會這麼行文,而不是讓我們集結大軍圍剿他們。”
俞大猷疑惑說道。
片刻後,俞大猷就收起先前的表情,正色對鄧子龍道:“叫你來,一是讓你看看這份公文,還有就是儘快準備,率兵出海巡防,若是發現林鳳蹤跡,立即攔截驅逐。”
“大人,現在才下這樣的命令,是不是.”
鄧子龍想說是不是晚了,可終究沒有說出口。
而俞大猷先前已經考慮過此事了蹊蹺了,譚綸不是不懂兵事的人,他不會下這樣的命令。
讓明軍出海巡防,肯定有其他意思在其中,而最關鍵的就是“堵截”二字。
擺擺手,俞大猷說道:“不管早晚,既然軍令下來就要執行。
若是在海上發現林鳳蹤跡,理解攔截,不準他們返回我大明沿海。
巡防時多多關注那幾處海島”
俞大猷吩咐的,自然就是幾處緊要之地,長期被倭寇盤踞的區域。
既有連接大陸的半島,也有孤立於海外的島礁,倭寇長期經營,已經對附近水道熟悉無比,應對大明官軍圍剿已經是得心應手。
“若是發現蹤跡,切記不要徹底封鎖圍剿,而是要把他們驅逐到海上,追趕他們南逃。”
雖然不明白魏廣德的打算,但俞大猷畢竟做了多年的武將,和兵部打交道短時間也不短,倒是把京城的意思揣摩的七七八八。
“攆他們去南洋,禍害夷人?”
鄧子龍倒是沒想太多,隻是感覺手裡這道軍令有點蹊蹺,再聽到俞大猷的命令,做出了這樣的猜測。
第(2/3)頁
第(3/3)頁
“或許是吧。”
俞大猷隻是說了句,隨後就揮揮手,讓鄧子龍下去準備。
水師出海,自然不是說走就走,還要往戰船上運送淡水和食物,以及軍火。
現在的大明水師,已經不再是過去靠冷兵器作戰的軍隊。
俞大猷參考了解到的,夷人的海上作戰經驗,結合自身的情況,發展出水師新的戰法。
其實,所謂新戰法,更多還是效仿西式海戰經驗,開始嘗試大炮對轟的作戰模式。
當然,明軍原來習慣的如火船攻擊,撞船和接舷戰等,依舊沒有落下。
隻是現在的接舷戰,對上海盜還好,憑借福船高大的船身,可以壓製甲板上的敵人,使接舷戰明軍能占儘先機。
可是現在夷人的海船船身也不低,福船的優勢已經幾乎蕩然無存,撞角攻擊對方船隻也不可行,隻剩下火船這一個對敵之法。
但是在密集炮火打擊下,火船其實也很難靠近。
大明水師,也是被逼著進行變革。
再不變革,就真的趕不上形勢了。
鄧子龍離開,返回水寨準備去了,俞大猷還坐在那裡發呆,思考著京城這道命令的意思。
差不多兩天時間,水師那邊終於傳來消息,出海準備接近完成。
雖然水師官兵心裡罵娘,都臨近年底了,誰還想著出海轉悠,都想在岸上安靜的過年。
可是軍令如山,即便再不願意出去,命令來了,也得執行。
快速從武庫和地方官府府庫中調集所需之物,在最後一批物資裝船的時候,鄧子龍就派人把消息傳給了提督府的俞大猷。
“大人,京城魏閣老的信使來了,說有緊要書信要親手交給你。”
俞大猷正在準備,打算馬上去水寨登船出海,親兵進屋來小聲稟報道。
聽到有魏廣德的書信,俞大猷立馬明白,肯定和兵部拿到公文有關。
八百裡加急,也隻有兵部才能使用。
等見了魏府信使,拿到魏廣德的書信看過後,俞大猷才算明白魏廣德的盤算。
出了提督府,前往水寨的路上,俞大猷就有些愁眉不展。
魏廣德的命令,有些不好執行啊,林鳳可未必會乖乖聽話往呂宋跑。
不管怎麼說,他都剛得罪了馬尼拉的夷人,還往呂宋跑,那不是往槍口上撞嗎?
至於呂宋島,俞大猷雖然沒有去過,可也聽商人們說過,那裡貌似沒什麼值得說叨的東西。
之所以呂宋發展不起來,根本原因還就是因為那裡缺乏特產,甚至礦產也是多年後才被發掘出來。
因為地方太窮,所以沒人對那裡感興趣,這也是呂宋到現在還維持著較原始的部族統治狀態,沒有形成國家的原因。
不過因為地理的原因,那裡的土地要是搞種植,其實還是不錯的。
但俞大猷可不會相信魏廣德是看中了那裡的土地,難道大明還缺這麼點土地種糧食?
隻能說,漢人因為“地大物博”這四個字,就關閉了對外的野心。
也因為周邊就沒個像樣的對手,所以也漸漸閉上了看向外麵的眼睛。
中國真的資源很多,什麼都不缺嗎?
看看後世,每年從海外進口海量的物資其實就可知,我們其實很缺資源的。
隻不過古代的小農模式,限製了民眾的消費量,所以能夠在封閉的情況下,實現內循環,而不依靠外部。
當模式變化了,才發現原來我的的資源如此貧乏。
不過,這都不是現在的明人能意識到的,隻能靠外力影響。
dqq
read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