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眼裡最看不得這種人存在,這一下戳中了嘉靖皇帝的逆鱗,簡單廷議後他就馬上下旨,王陽明的後人不得繼續世襲伯爵之位,同時也沒有老臣逝世該有的贈諡。
雖然沒有直接說王陽明有罪,但王陽明平定叛亂後沒有封賞,本身已經說明問題了。
功勞沒有,還要受罰。
實際上,年少輕狂的嘉靖皇帝對王陽明並不了解,他也就是靠著身邊人才知道有王陽明這麼一號人。
不過,此時他身邊的,不管是大禮議的那一派,貌似都沒有為王陽明說句公道話,甚至因為擔心皇帝召回,私下裡或許還有詆毀之言。
之前的楊廷和,本身就對心學有敵意,所以阻撓嘉靖皇帝召回王陽明。
而他的接任者,或許也有類似想法,或者顧慮。
畢竟,不遭人嫉是庸才。
繼任內閣首輔其中有楊一清,本來應該是和王家關係不錯的,應該為他說話才對。
不過此時大禮議之爭,王陽明一直保持中立,並沒有選擇表態,結果就是把兩派都得罪了。
而最糟糕的應該就是嘉靖皇帝,也因為他的中立態度,而認為他偏向反對派,所以將他記恨在心也是完全可能的。
這也就是在王陽明平定叛亂後,朝廷不僅沒有給他放上,反而一場廷議就給他定罪的原因。
由此可見,保持中立貌似穩妥,但大多數時候卻是把人全得罪了,實在不可取。
“叔大兄是何意思?”
魏廣德見張居正低頭,隻好開口問道。
“嗬嗬,善貸應該是懂心學的,不知對心學是何態度?”
張居正抬頭,苦笑著問道。
兩個人都不願意首先表態,都在相互試探。
其實,在這間值房裡,魏廣德並沒有什麼擔心的,隻是他確實好奇,張居正到底怎麼想的。
“心學的文章,善貸看過不少,對做人做事很有啟發。”
魏廣德淡淡開口說道。
“僅此而已?”
第(2/3)頁
第(3/3)頁
張居正兀自有些不信,繼續追問道。
“叔大兄,莫不是以為我早年去過白鹿洞書院,就應該是心學門人吧,嗬嗬,我老師可是正經的理學門人,我怎麼能夠背叛師門。”
魏廣德輕輕搖頭笑道,“不過我心裡,其實並沒有什麼理學、心學的隔閡,我行為辦事但求無愧於心。
該用理學處理的事務,自然首選理學,至於理學不便辦好的事務,心學可以那就用心學囉。
嘿嘿,善貸可不覺得需要區彆這學那學的,好用就行。”
“嗬嗬.善貸倒是把不偏不倚,君子而時中做到了。”
張居正聽到魏廣德的話,一下子笑出聲,說道。
“中庸,嗬嗬,誰知道至聖先師當初所說的中庸到底是何意?不過是大家各自的判斷吧。
善貸就更傾向於庸為用的解法,是記中和之用的意思。”
魏廣德笑著接話道。
既然魏廣德已經表明他非心學門人,這時候就輪到張居正了。
“唉,善貸,你我有些時候,思想倒是差不多,其實我老師也是這麼想的。
心學和理學各有長短,取長補短才是正道,沒必要糾結二者差彆。”
張居正歎氣說道。
“那叔大兄的意思是”
魏廣德以為他已經猜到了張居正的態度,當初反對把王陽明送進孔廟的是高拱,那現在的張居正應該會反高拱的決策,支持將王陽明送進孔廟從祀才對。
隻是,魏廣德接下來聽到張居正的一番講解,讓他不得不暗歎,還是張居正老謀深算。
“我打算暗中放出消息,反對此事。”
張居正直接對魏廣德說出自己想法,他不支持將王陽明送入孔廟從祀。
魏廣德聞言隻是微微眯眼,但依舊雙眼盯著張居正。
張居正這麼做的原因,實在太奇怪了。
看了眼魏廣德,張居正才解釋道:“吾反對的原因,其實還是在於心學之人為了宣揚此學,過於喜歡四處講學,還廣收弟子,號召門徒,互相倡和。
這樣發展下去,聲勢造的很大,但對朝廷不利。”
魏廣德沒有接話,他當然知道是怎麼回事兒。
張居正說心學門人四處宣揚心學,這已經算是客氣的了,他們在講學之中,一邊吹捧心學貶低理學,同時不可避免的還要褒貶下時政。
當初隆萬交接之際,這些講學的就大肆攻擊朝廷,認為是張居正聯合內廷逼走高拱,認為是一場沒有硝煙的宮變。
張居正能有好臉色給心學門人才叫怪了。
而現在,他張居正當朝之時,那些人為了包裝自己,講學之外不免又是對他一通貶低。
要是言之有物也就算了,但是在張居正了解到的情況看,大多都是空洞之言,根本就不了解情況,隻是一味指摘他的“過失”,這就讓張居正很難受。
現在他們還想通過讓王陽明進孔廟的法子,抬高自己的地位,張居正怎麼可能答應。
實際上,大明官府一直反對士子結社、言事,明初就有嚴格規定,隻是之後有所鬆動,但規矩並沒有改變。
即使朝廷嚴加禁止,生員也依然衝破學規,挺身而出,縱議時勢,慷慨持論,這在明後期表現得尤為突出。
士子結社形成組織,就成為政治權力無法控製的士林。
他們組織活動,實際是關注朝廷動向,甚至發泄政治不滿,成為反對朝廷決策的中堅力量。
鑒於晚明士林氣焰過於囂張,所以清廷統治者吸取教訓,嚴禁士大夫結社、自由講學和民間的書院就是由此而來。
聽了張居正反對的理由,魏廣德隻是思考片刻就得出和他一樣的態度。
或許,如果萬曆中期王陽明沒有被送進孔廟從祀,民間結社也不會那麼肆無忌憚,甚至東林黨恐怕也未必會形成。
要知道,東林黨其實就是以書院為根,以講學吸引士林關注,從而獲得支持。
dqq
read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