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魏廣德把話頭扯到倭國,又說出金山銀山的傳聞,王國光自然通透,想明白其中的關鍵。
大明對倭國是真的沒有好感,前些年東南倭亂,雖然真實情況作惡的其實多是海盜,還是大明的盜匪,但大家都將其稱為倭寇。
反正隻要知道,朝廷上下對倭寇沒有好感就對了。
知道這點,善加利用,就可以為大明出兵倭國的理由。
當然,大明出兵倭國,自然不是單純的進行報複,而是因為那傳說中的金山銀山。
倭國是個島國,要去那裡,沒有強大的水師,顯然是不成的。
從這個角度看,還真需要強大的水師才行。
戶部之前,大部份人都認為南海水師的實力在大明海已經首屈一指,無須繼續發展。
而那些海船,隻要保養得當,二三十年內都不需要大批量更換,所以完全可以停止對水師的投入。
雖然現在他的觀點依舊不變,不過有看得到的收益,他自然也知道戶部的部議需要一些變化,那就是還要繼續支持南海水師建設的。
早前對舊港稅銀的分配,戶部根本就沒考慮要南海水師參與。
這麼做,當然不是卸磨殺驢,而是軍隊真不適合有自己的經濟來源。
唐末藩鎮怎麼來的,可不就是他們控製了軍隊和地方財稅,有了自給自足的實力,才有膽量和中央叫板,形成事實上的軍閥割據。
軍隊隻要得不到穩定的財稅支持,一切都得看朝廷的臉色,才能聽話,才能保持國家穩定,這是所有朝廷大員的共識。
隻不過,王國光離開的時候,不知道魏廣德看他的眼神卻是不對。
王國光想通過舊港,分走月港的稅銀,還想在舊港稅銀分配上擺內廷一道,這哪裡是他可以碰的。
如果真要實行此法,馮保第一個就要跳起來。
不是因為此事關係到馮保切身利益,而是他得幫他身後的主子鬨。
兩宮太後和小皇帝,都是不適合當麵鑼對麵鼓和朝廷爭奪銀子的,隻能是他這個內相出麵。
好吧,馮保是什麼人,張居正對他也隻能以利誘之。
對於想要分走內廷錢財的人,馮保肯定要把他當做頭等大敵對待。
若是馮保那邊知道了消息,就算是張居正,最多能保住王國光的體麵,讓他主動致仕,弄不好翻出舊案把他給辦了都是可能的。
為官的,就沒有絕對乾乾淨淨的。
王國光是山西人,和已故尚書楊博、原宣大總督王崇古關係密切。
而這三家加上張四維家族,也是山西商圈的大家族,控製著對蒙古互市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能做到控製市場,成為其中翹楚,沒有他們在朝中的勢力當然是辦不成的。
說起隆慶開關,一般人隻知道是有限開放海禁,實際上北方和蒙古的互市,也是隆慶皇帝對外貿易持開放態度一個重要舉措。
隻是因為其中涉及到封貢,所以並不被外界重視。
魏廣德在邊關影響力其實有限,遠不如山西晉商百年深耕細作的影響力大,可謂是地頭蛇。
所以,魏廣德一開始就對北方貿易不感興趣,而是專注在南方開海。
因為倭亂的關係,原來最大的海商家族如謝遷家族等,都在倭亂中損失慘重,實力出現空缺,正是魏家介入的天賜良機。
以他為紐帶,把東北、京城、山西和福建商人聯係在一起,又有同年好友勞堪在福建任職的便利,所以在海貿上介入很深。
不過即便如此,魏廣德也隻是參股,並未成為其中最大的話事人,大股東。
若是他魏家成為大明最大的海商,那就有些眾矢之的了。
魏廣德不想做出頭鳥,可是卻有人看不清。
楊博家族就是此時山西最大商人家族,而其他幾家也都是後起之秀,想不被人注意都難。
第(1/3)頁
第(2/3)頁
之後幾天,內閣依舊有條不紊處理南方就在事宜,和戶部協商調糧賑濟之事。
不過在空閒間,內閣和戶部也秘密商議了關於舊港鈔關稅銀的分配。
月港的盤子肯定是不能動的,張居正看的很透徹,知道“天子南庫”不是隨便說說,每年百萬兩銀子收入已經是宮裡最大的進項,甚至超過大量的皇莊收入。
最終內閣和戶部擬定的分配方案則是,舊港宣慰司一成,這是舊例,不會擅變。
南海水師抽兩成,專門用來建造新船,算是朝廷對水師的投入。
剩餘七成,戶部堅持要四成,內廷三成,而張居正和魏廣德想法類似,就是對半分,這樣的結果比較容易得到馮保的認可。
到這個時候,消息自然也就瞞不住了,馮保也知道了朝廷打算在舊港設鈔關的消息。
馮保知道了,那之前戶部的商量也自然而然傳到了他的耳中。
馮保雖然麵色如常,可魏廣德還是注意到他隱藏的對王國光深深的敵意。
要知道,馮保雖然是太監,但是他的文才還是不錯的,若不是少時挨了一刀,他自認參加科舉也是可以得個進士頭銜。
所以,他絲毫不認為自己比文官差在哪裡。
但是,即便他在不損害內廷利益的前提下,全力配合前朝的政事,沒想到還是有文官想要背後捅他一刀。
王國光主持的戶部,自然就被他恨上了。
畢竟挨了一刀的人,心態多少有些變化,不容易被常人理解。
王國光不認為得罪了馮保,畢竟六部經常為公事爭論,可若不是故意針對也不會因此結仇。
隻能說,各自為各自所在衙門爭奪利益。
所以,在這七成稅銀的分配上,馮保就故意刁難戶部,強行索要四成份額,隻給戶部留下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