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手裡有線貴的把柄?」
莽應龍再次確認一遍。
「是的,線貴倒賣了兩次武器給我,有明軍的刀槍和盔甲,我手下鐵甲軍就是這麼來的,嘿嘿」
想到得意處,罕拔不由得笑出聲來。
不過,當初買這些武器的時候,線貴開出的價碼可是真不低。
等這次拿下潞江城,他就要從線貴手下把那些金銀要回來。
他罕拔的銀子,可不是
那麼好拿的。
「你手下應該有聯係過他的人,給他寫信,派人送過去。」
能夠輕取潞江城,莽應龍自然願意這樣,不需要消耗一兵一卒。
要知道,明軍在雲南還有十萬大軍,仗還有的打。
而且,就算明國承認割讓土地,要想實現長治久安,這裡也要駐紮幾萬軍隊才行。
好吧,能省一點兵就是一點。
莽應龍如此想到,自然就同意了罕拔的提議,威脅線貴投降。
「你們當中,誰還有施甸和保山城裡那些將領的把柄,都說一下,有些事兒,早點準備更好一些。
對了,就算是其他地方的明國官員,也都說一下,有昆明那邊官員的把柄最好。」
莽應龍可不認為潞江的線貴是唯一參與過這種走私交易的明國官員,滇西這邊的官員,許多都應該參與過,就看他們的把柄有沒有落到自己手裡。
若是有,那不管是施甸還是保山,拿下城池易如反掌。
不過,現在莽應龍想得更多,那就是如果能夠有雲南重要城池官員的把柄,那就最好不過,直接就把這些人策反。
興許,都不需要動刀兵,雲南大事可成。
騰衝這邊,莽應龍想著好事兒,而在潞江城碼頭上,李如鬆和線貴站在一旁,看著軍士登船過江。
李如鬆得到的軍令就是接應騰衝衛,把他們帶回保山城休整。
畢竟,即便現在的潞江城,也隻是李成梁計劃用來拖住緬軍進攻的一個棋子,可不是決戰的地方,自然就不會往這裡投入太多的力量。
第(2/3)頁
第(3/3)頁
李如鬆也沒讓騰衝衛敗兵在潞江城休息,而是讓他們穿城而過直接到了碼頭這裡,自有船隻接應,載他們過河。
潞江東麵,已經修建了一處臨時營地,可供他們休息,然後在退回保山城。
此時,大部分人已經撤退過江,碼頭上剩下的人,再有兩趟也都能運完,李如鬆才抱拳對潞江安撫使線貴笑道:"線大人,我這就先行過江,潞江城的事兒,還有勞線大人主持。"
「應該的應該的。」
李成梁知道如何刺激將領們打仗,所以一開始交給線貴的任務就不是要擋住緬軍的進攻,而是讓他在這裡堅持一個月的時間。
江東,明軍會有臨時營地,不斷向城裡補充各種守城物資,也會有兵馬支援。
有了這樣的保證,線貴自然滿心歡喜。
有支援的前提下,他自信攔住緬軍一個月還是可以的。
背靠潞江的地利,讓他並沒有後顧之憂,真擋不住了,棄城坐船過江就好了。
其他人可以不管,給自己留下一條過江的木船還是沒有問題的。
正是有了這樣的盤算,所以線貴倒是很聽話,帶著手下士卒準備堅守潞江城一個月時間。
「少將軍回去請稟報大帥,下官必按照軍令堅守潞江,人在城在,一個月內,潞江城必掌握在我軍手中。」
線貴此時在李如鬆麵前做著承諾,張口閉口就是李成梁當初說的一月之期。
其實,李如鬆當然知道他這麼說的意思,不過也不在意。
對這些軍頭,他從他勞資那裡學到了很多。
像這種能留條活路的,就必要把人逼死,否則很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麻煩。
「線大人放心,這話我必然帶到。
隻要線大人在潞江城堅守一月就好,屆時保山城防也應該建好,大人引兵退到保山城即可。」
李成梁的計劃,當然不會告訴其他人,甚至連沐昌祚等人都是完全不知道的,也隻有家裡幾個孩子才清楚,因
為他們正是李成梁選擇的領兵之人。
這一仗可不止是大明和緬甸之間的國戰,更是他李家生死存亡的一戰。
輸了,自家幾個孩子也會生不如死,不如直接為國捐軀算了,還能落個好名聲。
贏了,自然就是魏閣老承諾的,為他老家謀個爵位。
爵位那麼好掙嗎?
李成梁不傻,連馬芳、俞大猷這些很早就投靠他的人,現在雖然官職都很高,可也沒有得到爵位。
他們,怕是隻有到死才有機會吧。
可是,李成梁心裡多少還是存了一點萬一,萬一就成了呢?
彆忘記,他可是為朝廷在遼東拓地八百裡,這次雲南若是戰勝,彆管是不是依舊執行土司製度,隻要建立了緬甸布政使司,開疆拓土的功勞就沒跑。
這樣的功勞,彆說,和馬芳、俞大猷等人比起來,他老李的贏麵更大。
是的,按照明朝的軍功製度,李成梁所立下的功勞,確實大過馬芳、俞大猷。
雖然明朝現在執行的軍功製度主要是「軍功首級製」,也就是按人頭領賞、領功,無人頭則無軍功的「首功製」。
實際上明朝一開始偏重的並不是首功,而是依據將士們戰場表現核定功勞的「戰功製度」。
《大明會典》就把明朝的戰功又被分為了奇功、頭功、次功三種。
凡建立奇功、頭功者,其親管頭目,即為報知。妄報者,治以重罪。行營及下營之時,擒獲女乾細者,升賞,準頭功餘俱次功。
奇功特彆難,它要求立功者做出決定戰鬥勝負的表現,例如斬將奪旗、圍城首登、力破敵陣等等。
而拋開戰場表現,開疆拓土的功勞無疑就是最大的,是開國大封之外的功績,是對國家領土的擴展和資源的增加,具有重要的戰略和政治意義。
免費閱讀.
/body/ht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