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對岸的明軍雖不歸線貴管轄,可虛實卻是一清二楚,就一個遊擊帶隊,兵馬不過數百人而已。
線貴雖然就可以直接把這些明軍擊敗,可他還想抓穩手裡的兩千來兵馬,也不願意損失多少。
大明這邊不說了,在緬甸,那就是講究實力的地方,手裡的實力就是你在緬甸國內的地位。
線貴雖然不是緬甸人,可對那邊的情況也是耳聞目染,看得多了。
土司隻要手裡有兵,又願意聽緬王的調遣,就能成為這個地方的土皇帝,為所欲為。
沒了兵,土司算個屁,地方直接就被緬王分給彆人了。
兵越多,地盤越大,這就是緬甸那些土司領地的規矩。
也就隻有東籲王朝直接控製的區域,才是按照緬王的一直在運轉。
總體來說,比大明控製的宣慰司還要殘酷許多。
罕拔雖然不怎麼相信,可線老三的話有一句說道他心坎上了,那就是“兵貴神速”。
帶兵打仗的人,就算沒有總結出這個詞兒,但也會在實際作戰中使用。
此時聽到罕拔耳中,就覺得很有道理。
看了眼線老三這個草包,心裡倒是對大明的文化有了敬意。
從這樣的人口中都能聽到這麼有道理的話,看來漢家文化回頭還得好好學學。
由此,不免又想到緬王常年不離手的那本漢人的書,叫什麼《三國》的,也得找來叫人講講。
罕拔是有點文化的,至少漢字認識一些,不過看漢人的書就太難為他了。
好吧,隻能說當初他看的都是漢人考功名的書,自然不是一般人能看進去的。
緬甸人中但凡能看進四書五經的人,大多會選擇跑到大明參加科舉,大明也對他們來者不拒。
實際上,明朝的進士還真有外藩讀書人成功考取進士的實例。
從唐朝開始,就有直接讓藩屬國士子考進士的先例。
比如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呂,進了國子監,後來考中進士,留在大唐當官,一度歸國,後來又返回唐朝,葬在長安。
第(2/3)頁
第(3/3)頁
唐穆宗時,設立“賓貢製度”,番邦可以向大唐推薦“宿衛學生”,被推薦的學生可以進國子監學習,並參加“賓貢科舉考試”,成績優異的學生會被授予“進士及第”稱號。
然後可以選擇回國,或者參加吏部遴選,留在大唐做官。
新羅崔致遠考中後,擔任過溧水縣尉,給高駢做過幕僚,還寫過《檄黃巢書》,最後回歸新羅。
一直到唐末,賓貢進士有58人,即便是五代十國時期,登科的也有幾十個。
北宋延續了這一製度,開寶九年,高麗金行成入國子監,後來進士及第,朝鮮王要他回去,他死也不走,官至殿中丞。
太平興國五年,高麗康戩進士及第,留在北宋為官,還彈劾過寇準。
由於元末明初多年的戰亂,科考就像動亂時期的高考一樣,耽誤了許多年。
當明朝第一次舉辦科舉考試時,已經是洪武四年了。
這次開國第一考,最終有一百二十人考取了進士,其中有一位來自朝鮮半島,史料中原話是“高麗國中一人“,名叫金濤。
那年有四位高麗國學子來中國讀書,隻有金濤一人中第。
在《明太祖實錄》中記載了金濤的經曆“惟金濤登第,授東昌府安丘縣丞。樸實、柳伯儒皆不第。
三人俱以不通華言請還本國。詔厚給道裡費遣舟送還。“
高中進士後金濤被安排到東昌府任安丘縣丞,不過他竟然以語言不通為由申請回國了。
不過,朱元璋也沒有太在意,還專門下旨給了他們豐厚的路費“遣返回國“了。
不過,金濤回國後卻是一步登天,據記載他“歸為其國相“,由中國一個縣令搖身一變成了高麗的宰相,可見在中國高中進士的含金量最好的證明。
此外,外藩參與科舉的還有越南和緬甸等地讀書人,不僅展現出儒家文化在亞洲文化圈的輻射影響,也展現在古代中國強大的自信心,對外秉持的開放的態度。
用現在的話來說,也算是古代版人才爭奪戰,搶人大戰。
線貴在罕拔的帶領下,自然很快見到了緬王莽應龍,此時他的態度也異常恭敬。
畢竟這位,以後就是主宰他們一家生死的人,而他們線家在做出這個決定以後,也不再是明人,而是緬人了。
此時線老三,就是以自己是緬人自居,處處都表現出自己為緬甸考慮的一麵。
當然,這些大多是線貴教他的,倒是把莽應龍逗得高興不已。
“兵貴神速?”
當罕拔把從線老三那裡聽來的這個詞兒說出來後,自然也讓莽應龍很重視。
控製潞江渡口,本就是此戰重中之重,若是給保山明軍反應的機會,突襲怕就難打了。
當即,莽應龍就派出千多兵馬,隨著線老三繞城而過直接去碼頭,用潞江城的船過江占領兩岸渡口和搶奪船隻。
“大軍營盤按照行軍紮營,今日拿下渡口後,明日全軍過江,直奔保山城,活捉李成梁。”
莽應龍當即就下達了最新的王令。
李成梁可是大明朝的正一品武將,右軍都督府大都督,如果能夠捉住他,對大明朝廷的影響無疑將是巨大的,裂土分疆貌似難度就減少不小。
反正,在莽應龍看來,大明京城那些主宰帝國命運的官員,應該都是膽小懼戰之輩,隻要展現出緬軍的強大,很容易逼迫他們屈服。
而此時的大明京城內閣裡,魏廣德也被張居正在值房召來。
“叔大兄,此番相召有何事兒?”
魏廣德走進張居正值房,兩人相互拱手行禮落座後,魏廣德直接開口問道。
“這些天我看了你送過來的雲南戰報,此次緬軍勢大,你看李成梁那裡,需不需要繼續加派援兵?”
從兵部報上來的紙麵數據,明軍從三省抽調精銳兵馬七八萬人,這個應該是實數,畢竟都是李家父子點選的兵馬。
但是雲南賬麵十餘萬大軍,按照明軍衛所的情況,張居正估計有五六萬人就不錯了。
說起來,此次朝廷在雲南聚集的兵馬不過十二三萬人,還要分守各地,真正能夠投入戰場的不過十萬,主要還是李成梁點選的兵馬。
十萬不到的人馬,要對抗二十餘萬緬甸大軍,真正最近總有些心緒不寧。
即使水師已經抵達緬甸南方。
/body/ht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