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家如此對待張居正,其實還是因為他正在推動的考成法,實在是對官員們太不友好了。
因為處理政務拖遝就要被治罪,這是這些考中進士後的官員們所不能接受的。
好不容易才做了官,為什麼還要被條條款款限製住手腳,那做官還有什麼意思?
可以說,張居正死後的遭遇,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考成法的緣故造成的。
劉台被從詔獄裡放出來,落魄的離開了京城。
“老爺,那劉台走的時候,沒有一個官員去送他。”
魏府書房裡,張吉小聲把今天上午看到的情況向魏廣德彙報。
“嗯,能活著離開就不錯了,否則就是戴罪之身,還要被發配戍邊,那才是生不如死。”
魏廣德對於劉台的被處罰倒是沒什麼情緒,不是說劉台做的事對,他就應該出麵幫助說話,保他。
其實,劉台這麼做也是有他自己的考慮,隻能說,他賭錯了。
官場,其實就是灰色的,沒什麼非黑即白的說法。
魏廣德也看出來了,大部分人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大多都是從個人利益角度考慮,選擇自己的立場。
就算是號稱“青天”的海瑞,也逃不過大明官場的規則限製。
隻不過,他會儘力在為百姓爭取一些利益。
也正是因為他這樣的做法,所以在民間才有了巨大的聲望和影響力。
其實,從海瑞處理徐階案子的時候就已經變現出來了,他儘力在和徐階談,希望徐家能把一些侵占的百姓田地吐出來,少留一些。
而他最後被高拱搬走,也是因為高拱嫌這樣的手段太過溫和,他本來應該指望的是海瑞能真如他名聲那樣,直接削了徐階。
隻不過,魏廣德以為劉台離開了,這件事也就徹底畫上了句話,可他哪裡知道,幾年後再次看到奏疏,才知道劉台終究是在劫難逃。
至於後世流傳劉台是死在張居正之手,這個也說不好,畢竟劉台彈劾奏疏得罪的可不止一個張居正,還有奏疏裡指名道姓的張四維、張翰等人。
那時候的張四維可也不是一般人,說不定就假借張居正的名義把人給辦了。
其實,按照曆史,在高拱驅逐以後,張四維就入閣成為閣臣,和張居正、呂調陽組成萬曆初期的內閣三駕馬車。
不過因為魏廣德的亂入,張四維的入閣道路才被拖延到現在。
“咳咳。”
就在這時,門外有下人輕輕咳嗽兩聲。
魏廣德聞聽之後,就對張吉說道:“你去看看是什麼事兒。”
“是,老爺。”
張吉答應一聲,快步出門,不過很快又折返回來,手裡還拿著一張單子。
“老爺,張大人的禮物已經清點入庫了,請您過目。”
張吉把剛剛拿到的禮物清單雙手遞到魏廣德麵前,請他看看。
魏廣德伸手接過來,隻看了一眼,不由咂舌道:“這張子維好大的手筆啊。”
手裡的禮單上記錄不少東西,許多都是翡翠玉石珊瑚這些難見的寶貝,上好的蘇繡、蜀繡也有好多匹,倒是沒有金銀通寶這些俗氣的東西。
“那老爺的意思是,要不要”
張吉聽到魏廣德這麼說,會意錯了意思,有些遲疑著說道。
‘要什麼,嗬嗬,他敢送我就敢收,這有什麼,回頭節氣上還禮稍微重些就是了。
這個事兒你記住了,準備禮單的時候和我說一聲。’
魏廣德才不是一些愣頭青,當初張四維在翰林院的時候就是這樣,院裡有事他上門就是十兩、二十兩的送銀子,說銀子可以幫忙做許多事兒,比禮物強多了,用不上也不必拿出去換銀子使。
然後,就是被人告發說是賄賂同僚。
好在那時候送出去的銀子都是可查的,也是當著大家麵送的,而且那些時候所有有事人家他都這樣送,所以隻是被訓誡了兩句,並沒有因此就被驅逐出翰林院。
“張四維”
魏廣德不由嘴裡念叨一句,想著當初在翰林院裡共事的情況。
隻能是,魏廣德不認為張四維有多大的才能,倒是有許多人願意幫他忙。
原因,先前已經說了。
第(1/3)頁
第(2/3)頁
張四維擅長交際,或許是家族遺傳的原因,畢竟是商人之家。
其本人有很高的文學修養,著作繁多,值得一說的是他當初能夠被選入翰林院庶吉士,靠的正是一手書法。
至於張四維對邊關事宜上見解獨到,魏廣德倒是也和他聊過一些,但大抵就是今日張居正和他所說那些,隻要商業上滿足了蒙古人對大明物資的需求,他們就不會南下牧馬,邊關也就太平了。
開展和蒙古人的商貿,大明也會獲益良多,畢竟是買賣,雙放都不會吃虧,總比戰火塗炭下百姓受苦強多了。
那時候張四維還是魏廣德的前輩,他是嘉靖三十二年的進士,魏廣德入翰林院未多久,就變成和他一樣的編修,居然沒在庶吉士上呆滿就升職。
而張四維可是在庶吉士上做了兩年多才授予翰林編修官職的,而且之後張四維就一直是翰林院裡的小透明,真正升遷還是從隆慶朝高拱回來以後才開始的。
或許那時候的高拱急需要像張四維這種長期在朝中坐冷板的人投靠,扶持這些人可比接手其他要強的多。
正所謂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
何況這張四維還背景強大,隻要施恩於他,就能同時得到來自楊博和王崇古的好感。
而張居正在高拱之後也對他青睞有加,大抵也是這麼考慮的。
不過魏廣德還是搖搖頭,張四維不管是在禮部還是吏部,其實都還行,但要他讓他進內閣,魏廣德多少還是覺得不妥。
張四維這個人為什麼會在翰林院蹉跎那幾年,不是他關係不夠硬,要知道楊博那時候已經是轉吏部做天官,要提拔他一個翰林編修易如反掌。
就算是清貴的翰林掌院也絕對不會在這麼一件小事兒上惹楊大人的不快,肯定會首肯支持的。
可是,張四維那段時間裡就好像爛泥扶不上牆一般,整日在翰林院就是遊手好閒的形象。
是的,當初的彈劾或許對他影響很大,但說到底還是他性格的問題。
富人家的孩子,多少總是缺了點銳意進取,吃苦耐勞的堅韌精神。
對於張四維來說,錢財應該也隻是一個數字的概念。
很多貧苦人家的孩子夢寐以求的東西,張四維早已見怪不怪了。
彆人刻苦讀書,是希望有朝一日魚躍龍門,步入仕途,光耀門楣的同時還能改變家族的境遇。